項目名稱:培育、促進及強化跨文化及跨人生階段的生命意義

資助來源:研究資助局2020/2021年度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 – 跨院校發展計劃

資助金額:HK$ 436,180

首席研究員:陳自強博士(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及正向心理學研究室總監)

聯合首席研究員:黃葉仲萍博士(宏恩基督教書院心理學院)

聯合研究員:崔志暉博士(香港樹仁大學社工系)、蕭一凡博士(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嫣紅(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Professor Michael STEGER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Meaning and Purpose,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項目年期:12個月

 

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陳自強博士表示,生命意義(meaning in life)近年再度受到關注,被廣泛視為建立身分認同和人生方向,以及促進心理健康的基石。大量研究表明,生命意義有利於正向成長、適應性應對、學術表現、職業適應、生活滿意度、認知功能以及身心健康。體驗及經歷生命意義對個人的功能性成果(functional outcomes)及生活適應(life adaption),有顯著作用。

他指出,雖然生命意義被視為人類生存的動力,但同時被描繪為人生中長期匱乏的東西。「生命意義的悖論是:既是基本需求亦屬稀罕,既普遍亦獨特。」它驅動著人們於歷史不同階段,於藝術、教育、文學、哲學、心理學、公共衛生及宗教等領域,追求及探索它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這種追求及探索,驅動了學者發展出強化探索生命意義的干預療法,而這種『強化的意義療法』的成效無疑會受到文化及個人因素影響,但近年並沒有太多相關研究提及。」

陳博士指出,在文化方面,值得關注的是不同群體,在尋求和經歷生命意義時的跨文化動力。在個人層面方面,基於個人終身成長的多維性和多向性,可能導致生命意義在同一群體的個別成員之間出現差異,以及在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中出現差異。因此,學者需要就文化及個人成長兩個維度,對「強化的意義療法」進行嚴謹的實證研究;而執業者在設計以實證為本的干預療法時,需要全面考慮個人成長的差異性及文化的複雜性來推廣及加強人生意義。

據陳博士表示,本次跨院校發展計劃(IIDS),是與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生命意義和目標中心(Centre for Meaning and Purpose)合作,並與個人意義國際網絡(International Network on Personal Meaning)及國際意義會議(International Meaning Conference)建立伙伴關係,舉辦一個以「培育、促進及強化跨文化及跨人生階段的生命意義」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擬定舉行日期是2022年6月中,而在會前和會後,分別舉辦全日及半日的工作坊。

據陳自強博士說,此次跨院校發展計劃,靈感源自於2018年Professor Michael STEGER的一篇演說。圖中的聯合研究員有:Professor STEGER(左5)、崔志暉博士(右2)、林嫣紅博士(右3)、蕭一凡博士(右4)。

舉辦為期2日的國際研討會

為期2日的國際研討會將包括6場重點演說、2場座談會、12場平行演說及2場海報演說。重點演說和平行演說將混合實證研究及以不同方式的循證實踐,以促進來自跨地域和跨學科的學者與執業者(學外及本港)之間的知識交流,從而加深對於文化及個人成長層面上如何「強化的意義療法」的功效及應用。座談會將集中探討在跨文化及不同成長階段中培育生命意義的前提下,綜合研究與實踐的未來發展。

會前的全日工作坊共有6場,目的是增強參與者的研究能力,以及設計和執行意義療法的實踐技巧。而會後的半日工作坊為分組討論,旨在強化本地學者、執業者以及大會主講者之間的聯繫,並藉此推動他們就「強化的意義療法」的設計和實踐等,開展研究合作。

陳博士相信,本次IIDS計劃將有提高跨學科的本地及海外學者、學生及執業者,對從文化及成長角度推廣生命意義的知識,促進知識和跨學科交流,以及有利於學者和執業者共同發展嚴謹及科學化的跨學科研究,並作出以實證為基礎及以意義為本的實踐。

來源:2021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