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近年積極推動跨學科協作,早於2021年成立的跨學科循證實踐研究中心日前舉辦網上研討會,邀請多名本地及國際不同領域學者分享及交流在抗逆力與適應性範疇的相關研究,並一併啟動仁大以「抗逆力、生活逆境和早期成年到晚期成年的生活適應」為主題的新資助研究項目。

研討會於2023年2月13日在網上舉行,題目為「抗逆力和適應性:整合心理學-社會學-生態系統理論和生命周期的研究方法」,由跨學科循證實踐研究中心、仁大研究生院、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嶺南大學聯合主辦,並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院校發展計劃協作研究撥款。

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為研討會致詞時表示,在疫後復常的同時,今天世界仍然面對諸如氣候變化、疫症、戰爭威脅及人道危機等前所未見的嚴峻挑戰。「在這些挑戰面前,人類的脆弱性是一個綜合和複雜的現象,必須以多層面、多角度及跨領域理解。」她指出,上述題目在社會上未有充份討論,跨學科循證實踐研究中心此時舉辦研討會,時間上十分適切。

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為研討會致詞。

研討會由仁大心理學系卓越教授鄧素琴教授主持。鄧教授是跨學科循證實踐研究中心總監,亦為仁大協理學術副校長(研究院)。研討會邀得7名來自香港及新加坡的學者分享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橫跨心理學、社會學及生態學等領域。

其中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及利豐服務領導教育教授石丹理教授在研討會上報告一項研究,以青年正向發展的角度分析外在與內在發展因素,是如何影響青少年的抗逆力與適應性。

石丹理教授。

仁大社會學系系主任、卓越教授張越華教授則報告他在「青年人自我認同型態與社會心理因素的關係:一項香港的縱貫性研究」的結果。是項大型研究接觸全港合共1,840名中、小學生,將他們歸類為六個不同的自我認同型態。

張越華教授。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教務長講座教授楊李唯君,在研討會上闡述2019年新冠疫情對新加坡家庭的適應性及抗逆力的影響。

楊李唯君教授。

仁大助理學術副校長(教學發展)、輔導及心理學系副教授周德生博士,則報告他在相近主題、以中國大陸家庭為研究對象的縱貫性研究結果。

周德生博士。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醫學系教授、iHealthtech研究員何振民的演講主題為「抗逆力與神經多樣性:為何對於兒童和成年人,正確地診斷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重要的?」

同樣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學系副系主任張偉良教授以「甚麼是巢狀數據?多層次模型的介紹」為題分享研究方法。

張偉良教授。

仁大經濟及金融學系兼任教授蘇偉文則就「在香港計劃退休的體制性限制」的題目展開討論。

蘇偉文教授。

仁大分別於2014年及2016年獲院校發展計劃協作研究撥款設立跨學科協作平台,項目結束後在2021年1月改組成立跨學科循證實踐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目標,是讓不同領域學者可進行、實踐及傳播實證研究。中心的成員來自仁大不同學科,包括輔導及心理學系、社會學、社會工作、工商管理及經濟金融等。跨學科循證實踐研究中心目前由私人捐贈支持日常營運。

來源:2023年3月及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