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辦幼稚園,不如辦大學! 」

1971年,中國首位女法官鍾期榮辭去浸會學院文學及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職位,計劃創辦一間幼稚園,然而跟她同赴法國留學回港的丈夫胡鴻烈卻拋下這豪語。二人其後果真「找數」,奉獻半生積蓄和精力創辦樹仁大學,由小小的書院,進而成為學院,再而正名為香港首家私立大學,創造了高等教育界的奇蹟。

時日如梭、風雲斗轉。適逢樹仁50周年校慶,幾位與樹仁一直關係密切的校董會成員,難得與101歲的樹仁大學校監兼校長胡鴻烈博士、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聚首,談昔日與胡氏伉儷之間相處的趣事、樹仁「敦仁博物」校訓的時代意義,以及正名過程的刻骨曲折等,感觸良多。

幾位嘉賓中與胡校監最早認識的要數校董會委員、香港著名法官,人稱「胡官」的胡國興。他形容與胡校監「識於微時」,不在教育界而於法庭,二人相識超過半世紀。當時香港只有約30多位大律師,「雙胡」便佔其中兩員。

「在法庭無跟他打過對台,胡校監出名不只友善而是『腍善』,從沒架子也樂於助人。」「胡官」侃侃而談另一位「胡官」,更透露1971年香港政府取消「妾侍制度」,胡鴻烈功不可沒。其實早於1957年,胡、鍾伉儷已出版《香港的婚姻與繼承法》,探討妾侍制度、婦女在婚姻的保障。

胡官回憶,當年受到好友胡鴻烈的盛情邀請,執教鞭到樹仁教法律,一教便由跑馬地開始,教足幾個校舍,直至後來退休轉任校董會委員,強調與胡氏伉儷「講心唔講金」。

校董會主席丁午壽由父親「塑膠大王」丁熊照介紹,自小即認識胡鴻烈夫婦,因父親向來重視教育發展,故一直甚為尊重並落力支持二人。丁午壽最動容是記憶中已故的鍾校長經常站在大學門口看着學生上下課,每位學生都猶如己出的顧念。「每次返到樹仁都好似一個大家庭。」丁午壽如是說。

校董會副主席張舜堯牢記,他於1975年入讀樹仁工商管理課程夜組,1979年畢業,是樹仁最早期的畢業生,見證校舍淺窄、設備簡陋的樹仁草創生涯。「由跑馬地成和道搬到灣仔萬茂里時,原址是中國兒童書院,所以我們當時坐的是小學生的櫈。」

他最深印象的,是鍾校長不時在課室門的圓窗出現。「鍾校長個子細小,那圓窗比她高,但她很勤力,每天巡堂時都會跳高探頭看教室情形,猶如小白兔蹦蹦跳的情景,於是她便有了小白兔的花名。」至於寡言的胡鴻烈當年總是甘當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主理外務,張舜堯特別感謝二人擇善固執、堅守「大學四年制」打最艱苦一役。

不做法官做校長,記得曾有記者訪問胡鴻烈談教學理想,他拋下一句:「知識,不是用來搵錢(賺錢),是搵心(找心)。」還補多句,此志猶如地球運轉的核心價值不渝。在這個功利亂世,格外鏗鏘。

二人把崇高的教育理想化為無比巨大的動力,成就了「樹仁精神」,穿越這激烈動盪的半世紀香港,建立了高等教育界的一個品牌,願更多人繼續發掘、提煉他們的故事,代代相傳。

撰文:鄭天儀(樹仁校友)、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店主

來源:50周年校慶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