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外體驗交流生生活, 除了可學習新語言、結識新朋友外,亦是訓練獨立成長、挑戰自己的好機會。新冠疫情為我們的生活及學習模式帶來不少變化,《樹仁簡訊》分別訪問了幾位交換生,分享他們在疫情底下的交流生活與學習體驗。

來自奧地利維也納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Wiener Neustadt 的 Katrin PELLINGER,於仁大工商管理學系交流一個學期,「一直想透過交流學習體驗新的文化,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對西方經濟及工業發展日益重要,透過到香港學術交流是了解中國及其生活文化的最佳方式。」

Katrin( 中)與仁大同學相處融洽。

「交流友伴」助適應校園生活

Katrin在仁大期間修讀了三個學科,雖然疫情下只在校園上了一星期面授課,但她仍能在網課期間,透過課堂學習及小組討論認識本地學生及提升英語技能,深入了解香港文化。「我認為香港學習方式與奧地利很不同,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任務(tasks),而非只在學期末才有較多的功課或考試,這令我在課堂有更高參與度,而在奧地利上課期間,會較著重與同學及老師討論不同觀點,但由於疫情下轉為網上授課,我未能在仁大有更多這方面的體驗。」她續指,仁大為她安排的「交流友伴(Exchange Buddies)」很貼心,「他們教會我一些在香港日常生活的重要事情及有用粵語,又帶我到長洲本地遊,這些對我來說都是獨特的體驗。」

至於上個學期到仁大的海外交流生 William DAS NEVES 來自法國巴黎 EDC Paris Business School,由於他就讀的學校與仁大有學生交流合作協議,加上一直想到亞洲國家探索,所以一有機會就到香港開展其交流生的生活。

William 於仁大交流期間, 曾到多個香港景點參觀遊覽。

海外學習模式與香港相似

William 在仁大交流期間修讀了五個學科,他坦言在仁大的交流經歷很開心,「雖然疫情進行的網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與同學及教授的交流及建立友誼,但我亦在這裡交流期間認識了很多本地學生及他們的學習方式,我覺得香港和法國的教學模式分別不大,但課堂上香港會有較多的小組報告(group presentation),整體而言我還是很享受在仁大的交流。」

另一位來自比利時 Arteveld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的海外交流生 Lara Patricia G. HIMPE 一直對亞洲文化很感興趣,原計劃2020年到越南作學術交流,惟疫情下暫緩了有關安排,最後選擇了香港作為出國留學體驗的目的地。Lara表示,初到香港時亦有點顧慮,擔心自己未能適應在香港的生活,「香港人很樂於助人,很快我亦習慣這裡的食物、生活方式等,儘管疫情下我只能體驗香港的三分一的生活,但仍能感受到香港與比利時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問及在學習上的不同,她認為兩地的分別不算很大,但在香港的學習壓力較少,導師亦較具靈活度,「即使未能親身體驗更多的校園生活,平日主要亦是與其他交換生在一起,但我亦有機會到香港其他地方遊覽及認識這裡,暫時我仍享受在仁大的交流體驗。」

Lara 很快便適應了在香港的生活。

仁大學生到境外學習探索世界

新傳系三年級學生陳曉桐(Julia)於2021年9月前往蘇格蘭 Glasgow Caledonian University 做交換生,「我一直認為學習不應只局限在香港,到海外留學亦是拓展國際視野的方法之一。我覺得外國大學的學術要求較香港高,亦較注重學生的演講報告,與組員在堂上進行45分鐘匯報是一個很完整的學習體驗,唯美中不足的是課程以網上授課為主,我未有機會認識更多當地的學生,但仍能與其他交換生建立友誼,整體而言亦是很好的學習體驗。」

陳曉桐(左一)在蘇格蘭交流期間認識了不少朋友。

前往南韓中央大學(Chung-Ang University)的曾俊傑(Tsang Chun Kit),是工商管理學系三年級學生,他本身對韓流文化感興趣,所以申請到南韓做交換生。

受疫情所限,曾俊傑半個學期的交流生生活也是以網課形式渡過,但由於住在大學宿舍,尚算能體驗一些校園生活。「網課時間彈性,我可自行安排時間體驗當地生活,時間規劃好的話,也能到咖啡室、圖書館等參與課堂,但感覺在南韓讀書的壓力及競爭都比較大,即使開學初期自修室、圖書館的座位已坐無虛席,甚至需憑票證明,亦不時見到有同學在自修室溫習至閉館,相信這亦是南韓學生會選擇休學(gap year)的原因,雖然作為交換生的身份讓我對成績沒太大考慮,但最後我亦取得不錯的成績,我覺得整個交換生體驗是開心的。」

曾俊傑在南韓交流期間曾到釜山甘川洞文化村觀光。

來源:2022年3月及4月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