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文學系近年銳意改革課程,以切合學科發展和學生需要,下一步將配合大學的未來發展計劃,在各科目中融入數碼元素,同時為老師提供數碼人文培訓。

中文系系主任楊若薇教授表示,中國語言文學課程自1971年創辦以來,為了培育學生實踐「敦仁博物」的校訓,一直重視中華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傳承,着重古典文學和文學創作,這可以從核心科目的設置反映出來。學系除了提供「文心雕龍」、「駢文」、「戰國出土文獻」等香港其他院校罕有開設的科目外,也開設具創作元素的「創意寫作」、「中文科幻小說」等獨具特色的科目。

楊教授指出,2018/2019學年改革課程後,學系在繼續發揚光大古典文學教學優勢的基礎上,新增現當代文學及漢語語言學的選修科目,如「香港文學」、「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台灣文學」、「中文報刊與現當代文學研究」、「漢語語言學專題」等。「語言學作為一門二十世紀以來有着重大貢獻的學科,極大地影響了人文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發展。因而,中文系將力爭融入語言學發展的新潮流中,借鑑其理論、方法及視角,鼓勵同事重新審視中國文學的研究,探索課題,發現問題,建立中國文學與語言相結合的研究新範式。去年已開設的『五四以來中國文學語言的變遷』一科便是在這方面所作的新嘗試。」

為支援學生實習和將來就業,特別是有意從事語文教育的同學,中文系在2020/2021學年增設「語文教學理論與實踐」一科,並計劃在未來兩年逐步開設「中文教育及語文學習」範疇的更多科目,例如「數碼技術與中文教學」、「語言習得及中文作為二語教學」、「中國文學教學」、「普通話教學」及「駐校體驗實習」等。此外,與時並進,中文系新開設了諸如「漢語與華人社會及文化」、「中文應用實習」等與社會生活及語文實踐關係密切的科目。

數碼人文的教學應用

楊教授又表示,為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數碼技術在人文學科的發展,中文系將為學科各專業,注入數碼元素。學系計劃在「大一國文」教學中設計多媒體數碼教材。為視像化文學教學材料,今年暑期,中文系拍攝了34集短片介紹及賞析詩歌散文等經典文學作品,作為課堂授課的補充,可供學生觀摩與討論,藉以提高他們的中國語言文學的評鑑與分析能力。楊教授說,學系會繼續探索利用數碼技術,改進教學,為此,已制訂了系列工作坊計劃,已在今年暑假及未來繼續為教師提供數碼中文教學及研究的各種相關訓練。

來源:50周年校慶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