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魚行學校校長施志勁先生是樹仁社會學系畢業生,2015年升任校長後,堅持每天早上親身站在學校門口,迎接學生和家長。他說這是他做人處事的原則——「仁」,相信家長會慢慢接受「仁」就是自己子女應該學習的做人標準。

施校長知道《樹仁簡訊》要出版校慶50周年特號,爽快地答應接受訪問。在訪問中,他回憶了上世紀90年代初在樹仁的學習經歷,也談及他的教育理念。

他說,1990年入讀樹仁時,沒有想過要為將來就業而讀書,只希望能開心學習,多吸收知識。他在校時喜歡與同學於課後一起辨清課堂上聽不懂的內容,事後回想,發覺這有助提升待人接物的技巧和領導才能。他認為大學畢業證書只是職場的一張「入場券」,未來的成就要靠個人努力。當年樹仁實行四年學制,畢業後投身社會時,年齡上比其他畢業生起步遲,但因為樹仁畢業生知道自身的不足,入職後比他人努力,所以能在職場上爭取到好的發展和待遇。

施校長在1994年畢業前,已在明愛位於長洲的賽馬會明暉營擔任營地主任。畢業後感到工作有點沉悶,打算辭職,之後在報章看到鮮魚行學校招聘教師的廣告,抱着一試的心態提出申請,最終獲聘。

他說自己秉持「在起步點掙扎,向上游」的樹仁精神,在鮮魚行學校工作。出任學校的總務主任期間,處理的事雖較瑣碎,但盡力去做、去發揮,讓別人看到他所做的與眾不同,因而得到學校管理層賞識,有機會擔任其他崗位,從而更熟悉學校各方面的運作,最終獲委任為校長。

他認為,社會上各成員需有分工合作,各施其職,社會才能運作,不能人人去做專業人士。因此,他不追求每名學生都有很高的成就,只要他們能盡力發揮所長,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已經足夠。

鮮魚行學校內有一幅「百花樹」(Brilliant Tree)壁畫,寓意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任何出身的人只要努力發揮自己的功能,便能光芒奪目。施校長說,這同時比喻各種各樣的學生一起發光發熱,「百花樹」和社會才能漂亮。

施志勁校長與校內的「百花樹」壁畫。

「敦仁博物」是樹仁校訓,施校長對「仁」特別看重,但他承認現今人們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多於道德品格。對此,他說可以做的,是加入個人元素去令其改變。「在樹仁讀書時接受了鍾校長和胡校監的身教及價值體系,在職場及成長中便體現出來。譬如,我會身體力行,堅持每天早上親自迎接家長和師生,甚至比工友還要早上班,實踐我做人處事的原則,即『仁』。在潛移默化下,相信家長會慢慢接受『仁』就是自己孩子應該學習的標準。」

施校長對鍾期榮校長説過「不要怕蝕底」,印象也很深刻,因此他寄語學弟妹們要勇於嘗試,不斷從錯誤中獲取經驗,造就自己的未來。

在訪問結束前,施校長期望學弟妹們在國家和社會中做好自己崗位的要求,並祝願母校在來50年發展得更加精彩和與別不同。

來源:50周年校慶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