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50周年,作為創校一份子,我希望透過這封信函,與各位分享多年走來的歷程,回顧當年大學成立的時代背景,重溫校訓當中辦學理念。

1960年代,香港經濟還未騰飛,鍾期榮博士在香港多家大專院校任教,深感青年人缺乏專上教育機會,痛心青年人缺乏希望,激起創辦大學的念頭。我為鍾博士的熱情精誠感染,義不容辭,加入行列。1971年,樹仁書院於跑馬地成和道設校,鍾博士任校長,我任校監,轉瞬50載。

樹仁的辦學理念,既要同學增長知識,亦要培養品格。校訓「敦仁博物」包含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盼。我們期望樹仁畢業生品學兼優、德才兼備,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

鍾校長與我成長時,遭遇山河破碎,戰火連天的景況。我們最終幸運完成學業、出國進修,來港工作。對於中國人的身份,一直深感自豪;對於中華文化之深奧,從來珍而重之。居住於香港中西文化交集的社會,家國情懷愈益堅定穩固。

在我們這一代人心裏,仁是中華文化精萃,講求順應自然法則、切合人性習慣,是立身處世,存於天地間之道。以達己達人、利眾利己為行為準則;抱擁家國情懷,寬厚待人,處事熱心而不忘中庸之道。

1971年成立樹仁書院時,我年紀已半百,屆知天命之年,略懂謀事在人,成事須結合時機助緣的道理。該做的事自當奮力而進,不可輕言放棄;碰壁遇困,經詳細分析後若須改轅換轍,則當斷則斷。

論辦學初期的課程設計及教材準備,樹仁當年亦多另闢蹊徑,有不少創新之舉。開發法政、社工、工商科系,切合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與美國東北路易西安納大學締結合作課程,暑期間邀請美國學者來港講課,亦屬香港開風氣之先。不少新學科開辦時坊間都沒有適用之教材,教授們結合筆記文章研究報告為課本,一點一滴盡心盡力傳授知識。

從成和道、萬茂里至寶馬山上,樹仁經歷多少考驗,一直堅持四年學制,全人教育,敦仁博物。現在大學校舍的176條樁柱,一磚一瓦,皆是深耕細作的成果,得來不易。在香港這片土地,人們推崇獅子山精神。在港島一隅,樹仁亦樹立了寶馬山精神,當中蘊含著自強不息砥礪前行,廣結善緣得道多助,擇善固執與時並進的獨特風格。

鍾期榮校長在校慶10周年時寫了這段話:「誠然,當我們作任何決策時,一定是會有所取亦有所捨的,究竟何等為首要,因為什麼理由而定出,然後我們就為了這首要而不得不放棄其他時,亦心安理得,並無怨尤,亦不追悔。」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樹仁的故事,由信念出發:因為相信所以懷抱希望;因為力行故此感動人心;因為堅持終於開花結果。

少年當有凌雲志 — 美玉須磨琢,努力趁青春。這裏寄 語樹仁師生,銘記不為己,但為群,犧牲小我的宏大志向。

際此50周年校慶日子,衷心感謝一路同行,關心愛護支持樹仁我校的各界人士。由於你們的大愛,讓我們一起跨過重重難關,締造千萬個奇蹟。

 

** 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博士現年101歲,日常時有閱報關心時 局社會大事,與家人經常保持互動溝通,了解大學事務點滴。 這篇感言是透過與校監交談片段,說出他對樹仁大學所思所念 及對同學期盼,由副校監胡懷中代書。

來源:2021年11月及12月號合刊

——-

相關報道:胡鴻烈校監在 50 周年校慶典禮 闡釋樹仁締造的「寶馬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