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區志堅博士,得到「杜葉錫恩教育基金」的研究撥款,在2019年展開杜葉錫恩博士(Elsie Hume EIliot Tu,1913-2015)教育思想及其影響的研究計劃,首階段的研究成果,即將以出版專著的方式發表。至於第二階段的研究成果,即建立杜葉錫恩博士教育研究資料庫,預期可在本年年底前完成。

慕光教育機構

區志堅博士表示,杜葉錫恩博士為香港著名的教育工作者及社運家,在上世紀50至80年代,幫助了許多香港基層市民,廣為社會大眾知曉。她創辦的慕光教育機構(包括先後創辦啟德新村慕光中學、衙前圍道慕光英文書院、太子道慕光英文書院分校、功樂道慕光英文書院、慕光心如小學、慕光樂富小學、慕光荔景小學、慕光樂富幼稚園、慕光順天幼稚園、慕光沙田幼稚園、慕光澤安幼稚園),惠及無數貧窮學童,使他們得到可貴的學習機會。

圖為1954年慕光中學帳篷校舍遠觀,帳篷旁邊搭建的是校務處及洗手間。1955年11月,慕光中學三合土校舍落成啟用。
葉錫恩帶領學童進行遊戲。

區博士又說,相比起杜葉錫恩博士的教育事業,她的從政歷程更廣為人知。杜博士多年來服務香港和為基層爭取權益,例如在1960年代,時有小巴商會及司機向她投訴警察公開向小巴司機收取保護費,她明查暗訪後,決定直接往英國遊說英國國會議員支持成立廉政公署,打擊香港貪污,為香港的廉潔及法治定下基礎。另外,1966年發生蘇守忠反對天星小輪加價事件,杜博士一方面協助蘇守忠與港英政府抗爭,另一方面積極為香港普羅大眾,特別是工人及婦女,向港英政府爭取權益。

葉錫恩在慕光中學辦公室。
葉錫恩與杜學魁在慕光中學大門合照。
葉錫恩與杜學魁在慕光英文書院合照。

為清貧子弟提供教育機會

區博士指出,杜葉錫恩博士對香港教育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她與杜學魁先生兩人創立的慕光英文書院,為1950年代香港清貧子弟提供知識改變命運的教育機會。杜博士一生投入很多心血,創辦及規劃慕光教育機構,甚至居在慕光校舍內,直至終老。慕光是杜葉錫恩重視教育的成果,她不但於2003年成立「杜葉錫恩教育基金」,亦將生前的所有遺產捐給學校,推動及發展慕光教育文化事業,奠定慕光今日的成就。

研究計劃的首階段成果,《明理愛光:杜葉錫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專著,即將出版。通過結合文獻,尤其杜葉錫恩博士的著作、書信、檔案和杜學魁先生自傳及慕光校史等,探討杜葉錫恩博士的教育思想,以及她對香港教育事業的貢獻。區博士說:「杜博士對於慕光學校的付出,是本研究希望突顯的重點。」

為了解杜葉錫恩博士當時身處的社會情況,區博士在研究中更引用報章等文獻資料,補充自傳記述的不足,更立體地了解杜博士言行的時代意義,展示她在香港教育事業扮演的角色。

據區博士表示,研究也會採用口述歷史方式,專訪與杜博士相處有密切關係的人物,歸納他們的訪談內容,通過整理杜博士與他們的獨特經歷,既可豐富杜博士的形象,更得知杜博士對他們治學及行事的影響,「慕光精神」如何在他們身上體現及傳承。是次研究特別注意杜博士從多方面推動教育及社會民生持續發展,實踐至真至誠,身體力行,修身立品,推己及人的事功。

建立資料庫

此外,研究計劃更會把搜集所得資料,整合為一資料庫(data base),名為「助弱惠眾:葉錫恩校長教育研究資料庫」。區博士表示,當中包括杜博士年少求學、辦校、從政以至晚年生活的照片,與政府官員交往及私人事務的信件,以及各種不同的文件檔案如演講稿、杜博士摘錄的報章報道等。

「將這批珍貴的資料作整理、分類及保存,有利於流播及延續對杜博士的研究,而其價值不僅在於收錄分析和整合杜博士的貢獻,更可從翻閱檔案文獻中,結合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從時代的研究角度把杜博士的思想及貢獻,放回歷史情景,揭示杜博士與同時代的人在行事及言論方面的異同。」區博士說。

杜葉錫恩晚年與師生合照。
葉錫恩與杜學魁於1985年結婚,圖為二人在家中的合照。

來源:2021年2月號 [只有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