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文博士 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
新傳課程在過去一段時間有什麼較為重要的改革,可以跟我們談談。
1993年我入讀樹仁時,新聞與傳播學系名為「新聞系」,課程設計雖然訓練同學成為記者或公關廣告人才,但以培訓未來傳媒人為主,同學升上三年級時要選定進入「新聞組」或「公關廣告組」。進入「新聞組」的同學總平均積點要超過2.5,因此感覺上成績較好的人會進入該組。但現在則沒有這種分組,同學能自由選修新聞、影像製作、公關和廣告的科目。去年開始,安排每位老師的個人簡介上載到學系網頁;同時,同學在選科時會掌握相關科目由誰任教,增加透明度。
新傳系又有什麼是這50年來維持不變的?
一直維持不變的,是學系會安排同學在三年級暑假時實習,這不是每一間大學的新聞系都有這樣的安排。我們能夠安排同學到電視台、電台、報章、公關公司甚至電影公司實習,樹仁新聞系早期已經在傳媒行業打響名聲。實習十分重要,能夠讓學生實踐所學,以及評估自己適合在那類新聞和傳播行業工作。剛過去的暑假,首次有學生到電影公司銀河映像及生產力促進局實習。日後,我們亦會盡力開拓更多範疇。
學系在課程和實習方面,有什麼發展計劃?
以前的校內實習,不論你是否想成為記者,都要做新聞採訪,但現在我希望同學有機會嘗試他們其他範疇,例如舉辦活動、構思廣告或參與《樹仁簡訊》的出版及推廣。有些同學可能到三四年級時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所以我們要讓同學在低年級時多涉獵不同的媒體工作,慢慢發掘自己的興趣。
新傳系如何跟上時代步伐,使課程具有更多科技和數碼內容?
新傳系本學年已開辦媒體設計與虛擬實境科技(榮譽)文學士課程,而最近亦收到政府通知,成功獲批「創新及科技基金」共118萬元資助「詠春的虛擬境界」項目,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知識轉移,9月將會和20多間中小學合作。我們會拍下葉問宗師門人示範的動作,配合人工智能,使學習詠春的中小學生,即使師傅不在旁,也可以準確地練習,這計劃也有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育。
你期望新傳系同學在樹仁有甚麼得着?
我中六時轉到了一間男校就讀,那裏的老師給予學生很大自由度,也經常稱讚同學,他們能看到每個學生的優點,正正是那一年,改變了我的一生。時下年輕人都有他們的優點,只往往還沒有被人發掘到。有些家長或大人經常覺得年輕人未盡全力,但我認為剛好相反。年輕人是因為對自己要求太高,所以才顧慮很多,步步為營。我希望同學在樹仁4年,像去了「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能多探索,享受過程,並從中找到未來路向。因此,學系為同學提供多種選修科目,鼓勵同學多接觸不同知識。現在是「斜槓世代」(slash generation),同學要具備更全面的知識。專業固然重要,但做傳播,認識的人和事都一定要多,會較易與他人溝通和建立工作關係。
近年社會動盪,很多同學對投身傳媒行業或會卻步,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在不同崗位都要有使命感。記者很多消息來源,都來自各行各業的朋友。因此,同學即使畢業後投身其他行業,也可以成為傳媒朋友的線眼,為監察社會出一分力。
來源:50周年校慶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