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對國際及大中華地區學生的支援,仁大於2025新學年成立「國際及大中華學生支援辦公室」。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與辦公室總監陳天俊先生接受《樹仁簡訊》專訪時指出,隨著內地與國際學生人數持續增長,校方期望透過設立專責部門,加強資源統籌與服務整合,為非本地生提供更全面、更適切的支援。

陳天俊表示,仁大持續推動國際化教育,例如去年開設全港首個大學先修課程(IFYP),加上教育局自本學年起放寬自資院校招收內地生的限制,預計非本地生人數將持續上升。因此,校方成立專責部門,為這批學生提供全方位支援。

核心服務及構建相輔相成的支援網絡

國際及大中華學生支援辦公室與學生事務處、招生事務處等部門緊密合作,形成一個相輔相成、聯繫更緊密的支援網絡。辦公室專注為初來港的非本地生提供全面支援,核心服務包括:線上資訊平台、適應及朋輩支援活動、個人諮詢、香港文化導覽等。同時,辦公室亦開設微信與小紅書官方帳號,構建更貼合內地生習慣的支援生態。

周博士認為隨時代變遷,非本地生的需求與文化適應亦會不停演變,需專職部門深入了解學生情況,有效整合現有服務並開發新支援服務,協助非本地生應對實習、就業準備及生活適應等各方面挑戰。陳天俊歡迎新生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隨時向辦公室尋求諮詢及協助。

全天候緊急支援與防騙教育

辦公室特別提供全天候緊急支援服務,涵蓋身體不適或遭遇詐騙等緊急情況。陳天俊指出「若同學面臨健康或其他緊急狀況時,辦公室將及時提供適切協助」。針對近年急增的詐騙案件,部門將加強發送防騙資訊、舉辦防騙講座,並與內地學生協會保持密切聯繫,及時關顧非本地生狀況。

促進文化交流與共融

周博士補充,辦公室負責統籌支援工作,當非本地生在學習及適應過程中遇到困難,並需尋求協助時,辦公室將作為「第一接觸點」,先了解學生需求,再協調不同部門提供協助。

談到仁大國際化路線的部署,周博士表示,未來數年將加強支援服務,促進學生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共融,從而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一方面會繼續鼓勵學生「走出去」,另一方面會積極推動校園國際化,國際及大中華學生支援辦公室從中扮演重要角色。陳天俊舉例說明,辦公室將舉辦多元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不同背景學生的互動,同時加深他們對香港社會的認識。

對於學生間可能發生的文化差異與衝突,陳天俊透露辦公室同仁將主動接觸學生,協助他們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他強調,這是一個雙向適應的過程——不僅香港學生要接納非本地生,外地同學也應積極融入香港文化及本地生活習慣。「透過雙向教育與溝通,拉近彼此距離,實現真正的文化交流」。周博士總結說,在教育中除了智商和情商,「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同樣重要,期望該辦公室能協助非本地生與本地同學互相認識,發展文化智商,甚至將潛在的「衝突」與「矛盾」轉化為文化學習的契機。

線上簡介會助新生適應校園

2025年8月7日,國際及大中華學生支援辦公室聯同學生事務處輔導組、宿舍管理部及內地學生協會舉行「2025/26學年非本地新生及家長線上簡介會」,幫助新生了解來港升學安排,提前適應校園生活,吸引逾500名新生及家長參與。簡介會內容涵蓋四大重點:辦公服務介紹、心理適應建議、來港前準備及住宿生活指南,以及內地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

 

仁大於本學年成立國際及大中華學生支援辦公室,加強支援非本地生。

2025/26學年非本地新生及家長線上簡介會

國際及大中華學生支援辦公室工作及服務宣傳攤位

認識香港文化歷史體驗系列「穿越避風塘:香港仔傳統漁港今昔探索」導賞

 

資料來源:《樹仁簡訊》十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