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反覆無常,香港樹仁大學早於疫情初期,已積極籌備抗疫應變措施及加強防疫工作,令校内傳播風險減至最低。仁大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表示,大學透過特設的應變小組,因應各項疫情狀況作出即時跟進及彈性處理,務求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為同學提供所需支援,為香港抗疫盡一分力。

樹仁大學在2020年疫情初期,已成立由註冊處、詢問處、學生事務處、宿舍管理部及設施管理處等部門教職員組成的「抗疫協調小組」,統籌應變計劃及防疫工作。張教授指, 2 0 2 0 年疫情初期校園首次出現確診同學,當時校方即已透過應變小組成員追蹤確診同學校內行蹤,並聯絡設施管理處將有關樓層及公共空間等進行深層清潔消毒,減低病毒量和傳染風險。在抗疫設備及用具上,目前校園內已張貼「安心出行」二維碼、又配置體溫探測器、提供酒精搓手液及防疫膠板等,亦安排清潔人員加強清潔及消毒課室、定期進行光觸媒噴灑工程等,確保師生及教職員可以在衛生和安全的環境下學習。

訂四重方案預防爆發

疫情發展至今已兩年多,學校亦一度需要關閉17日,張教授認為, 仁大管理層在面對第五波新冠疫情之時,做了重要及合適決定,給予同學自由選擇離開或留下的權利。「我們考慮到校内有來自不同階層的同學,他們的居住環境未必適合用作隔離。仁大冀盡責任照顧同學,故當時收到通報校內有感染個案時,已逐步訂立了『四重方案』,在校內設立隔離樓層。」

行政副校長張少強教授期望校內師生齊心抗疫。

仁大第一重方案,是將首個隔離區設於研究院綜合大樓7樓,該樓層的30個單位設獨立廁所及抽風系統,在環境及設備配套上較適合作為隔離。第二重方案是收回宿舍文康大樓的2 1 樓及2 2 樓作另一隔離設施,該樓層的32個房間同樣配備獨立廁所及抽風系統外,校方亦在房間外的通風口位置增設消毒殺菌紫外光燈、洗手間儲水箱加放消毒漂丸等,防止病毒透過污水傳染。至於第三重方案是會於研究院綜合大樓撥出三層共84個單位作隔離之用。第四重方案則將隔離樓層反過來改為避疫樓層供非染疫者居住,染疫宿生則原單位隔離。

張教授指出,仁大可安排最多有448個單位作隔離用途,儘管今年爆發的第五波疫情嚴峻,但至目前為止校方仍是啟動了第一重方案已足以應付實際需要,「3 月初疫情高峰期, 校內一日最多有1 5 位成員確診, 隔離區內最多有2 4 位染疫人士,我們亦安排舍監專責協助照顧隔離區內學生的需要,始終學校並非醫療系統,在社區隔離措施及醫療繃緊情況下,要短時間內提供適當的隔離措施,唯有不斷改善配套,在能力範圍內根據政府指引為學生提供支援。」

問及疫情至今仁大面對的最大挑戰,張教授坦言是3月初時安排同事每天早上在不同地區排隊索取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當時政府仍未承認快速測試結果,但由於校方在得悉有宿生初步確診後,便會即時為該樓層的所有學生派發快速測試套裝,及早識別感染者,以防病毒擴散。慶幸在抗疫物資供應最緊張期間,我亦能即時聯絡有關防疫物資的供應商訂購一批快速測試套裝供校內師生使用。」他續指,校方亦有向隔離區的學生派發探熱針及基本抗疫物資,讓他們可時刻觀察及掌握身體狀況。

研究院綜合大樓地下大堂配置體溫探測器。
校方在宿舍衛生消毒方面作出改善,減少病毒外播。

推新平台供師生查疫情資訊

仁大校內過去兩星期確診個案成功多日清零,包括校內隔離區內亦已無染疫同學,張教授認為,校內師生經歷過去數月疫情,相信防疫意識已相應提高且願意配合校方工作。仁大官網亦增設「大學防疫最新資訊平台」公布校內防疫資訊,提醒師生及教職員切勿鬆懈。「要做好防疫,長遠仍需師生相互配合,鼓勵同學儘快接種疫苗減低感染及傳播風險,亦建議即使同學欲外出放鬆,亦需要留意佩戴口罩及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隨著疫情稍為回落,仁大陸續恢復學校運作,如圖書館已於3月28日重新開放,4月4日起各部門恢復「AB team」運作,並要求所有教職員回校前須進行「每日一檢」以清楚身體狀況。有關恢復面授課的條件,張教授表示,需視乎本港確診感染宗數、疫情的最新發展情況、政府及其他院校政策和師生期望等作考慮,「2021/22 學年下學期已接近尾聲,早前亦已公布下學期各科期終考試將改由其他持續評估習作代替或網上進行,料下學年疫情回落情況下可進行面授課。」

來源:2022年3月及4月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