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系完成歷史學(榮譽)文學士課程改革,由2021/2022學年起,課程內容由中國史、世界史和城市史三大板塊組成,學生並可以根據其興趣,選擇其專修組別(stream)。

歷史學系系主任兼卓越教授魏楚雄博士對《樹仁簡訊》表示,樹仁歷史學課程一直以來以中國古代史為主要內容,核心是斷代史,即把斷代史作為必修科。雖然近年先後增加了中國當代史、香港史和中國與世界等內容,但仍然以中國古代史為主。今年,學系完成了課程改革,主要包括:(1)把課程設定為由中國史、世界史和城市史三大板塊組成,即保留中國史為課程基礎,並同時加入世界史和城市史;(2)為課程增設3個專修組別(stream),給學生選擇;(3)對中國史一直以來以斷代史為核心進行改革,把中國通史定為必修科,斷代史轉為選修科。

魏教授說,在課程中加強世界史和城市史的內容,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歷史知識,也能使課程「更系統和完整」。而此課程應由中國史、世界史和城市史三大板塊組成,學系為課程增設3個專修組別(stream)。

「這3個是streams,我們不叫做concentrations(專修範圍),因為concentrations又把歷史學分成『歷史學的中國史』、『歷史學的世界史』、『歷史學的城市史』三個專業,目前我們沒有條件這樣設置。同學可以按其興趣選修不同streams的選修科目。」魏教授說。

魏教授補充,雖然課程增設了stream,但學系不會強制要求同學作出選擇。同學如有意在上述3個範疇的其中一個作深入的鑽研,可在二年級的時自願表達其專修意向。

據魏教授表示,世界史和城市史的科目,有不少是過去從未有過的,前者包括「西方藝術史」、「近現代西方科技史」、和「西方思想史」等;後者包括:「城市史概論」、「中國城市史」、「全球城市史」、「城市藝術設計史」和「城市化、工業化和全球化」等。

「我們的看法是,學生學習中國史,要把中國史放在世界史的大範圍去考察、學習。學習城市史,要把城市放在中國史和世界史的範圍,看看中國和世界對城市的影響;反過來,也要看看城市和中國在世界中的位置,城市對中國和世界發展的作用。」魏教授說。

談到中國史的改革,魏教授指出,在大中華地區,包括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等內地知名大學的歷史學系,都把通史作為必修科,如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和中國當代史,而斷代史則列為選修科。「這一設計的好處是讓學生的學習有一個遞進的過程,由淺入深,先從較寬和基礎性的通史入手,之後再按興趣進入斷代史和專題史。」

問及學系在數碼人文方面的發展,魏教授說,他和同事一直在探索如何推進數碼人文的教學和研究,正考慮開設數碼技術與考古學的科目。學系除了推動師生利用數碼媒體技術進行田野調查和口述歷史外,也鼓勵同學多用拍攝、短片或微電影去記錄和呈現他們的學習過程和成果。

來源:50周年校慶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