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九龍獅子會2021-2022年度會長尹荏球先生向香港樹仁大學捐贈一百萬元,支持教學和研究工作。他最近接受《樹仁簡訊》訪問,就慈善工作、獅子會的社會服務和大學畢業生職場發展等話題,暢談他的看法和見解。

尹荏球先生是一位資深工業家,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學習電子設備和電視機生產技術,曾被派往德國和美國等地交流學習。1988年與夥伴在深圳開設富通電子製造廠,生產電視機機板和組裝電視機,產品銷往內地和海外,其後把握內地招商引資政策,把廠房擴展至東莞和珠海。尹先生退休後,熱心從事社會服務和慈善事業,並加入南九龍獅子會,先後出任第三副會長、第二副會長和第一副會長,本年獲選為2021-2022年度會長。尹先生同時是港澳青獅基金有限公司籌款委員會主席、愛訊(集團)有限公司資深合作夥伴。

記者:《樹仁簡訊》記者

尹:尹荏球先生

記者:你向樹仁大學捐贈了一百萬元,支持大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請問你為何選擇教育作為捐獻對象?你的慈善工作和社會服務理念又是什麼?

尹:17歲那年,我母親周玉芬因癌症過身。九兄弟姊妹中,我排行第三,最大的姊姊和哥哥已分別成家立室,我要帶着比我年幼的六兄弟姊妹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有一個意願,就是在我事業成功之後,捐錢做慈善事業,藉此用母親的名字為捐助的學校或大樓等冠名,以紀念母親。

我母親在生時常常對我們說,做人要有「一技之長」,我因而選擇學電子。1988年,我與友人到深圳投資設廠,從事電視機機板生產。之後擴展業務,東莞和珠海也有我們的廠房。後來因為內地工人工資上升,以及社會保障和勞動保險供款增加等原因,我大約在2000年代中,即我45歲那年,決定結束在內地的投資,提早退休。但退休後我不是什麼也不做,我加入了南九龍獅子會,服務社會,近年又與愛訊(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出任該公司的資深合作夥伴。

我認為,當你金錢上可以的話,應該回饋社會。我17歲投身社會,很多事情要靠自己解決。我最欠缺的就是教育,所以我認為,如果能夠在教育上投放更多資源,便能培育出更多優秀的青年人。我學電子出身,知道科技的重要性,未來的科技發展將離不開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景)和物聯網IoT等。樹仁大學正推動這幾方面的科技教育和研究,正好與我想法不謀而合。過去,電視機顯示器是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之後有了薄電視,如今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這些轉變都由科技帶動。舉個例子說,今天青年人手上都有手機,如果能夠利用它去創業,或利用它去創造自己感興趣而又能牽動業務的項目,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這需要教育去支持,需要專業人士去教導,相關的教育開支,是需要有人捐助的。

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右)接受尹荏球先生的捐款支票。

記者:你剛當選為南九龍獅子會2021-2022年度會長,負起發展會務和帶領會員實踐獅子會服務社會的宗旨。可否談談你為何選擇獅子會作為你回饋社會的平台?

尹:國際獅子總會成立至今已有103年,香港屬於國際獅子總會中國港澳三O三區,而南九龍獅子會成立於1976年。獅子會的宗旨是We Serve「我們服務」,要有「四出」(Four Gives)精神,即出心、出力、出錢、出席(Give Heart, Give Effort, Give Money, Give Time)。我一向認為,如果我要服務社會,要加入一個真真正正為社會服務的組織,並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做,才會發揮更好的效果,所以我決定加入獅子會。

記者:你對於南九龍獅子會的社會服務和會務發展,有什麼想法和計劃?

尹:我希望可以帶動南九龍獅子會以服務香港為主,當中包括「三無人士」(無申領綜援、無物業及無納稅),因為社會對他們比較缺乏了解和關心。他們當中很多人年輕時便出來工作,一直做到年長,到最後沒有家眷、親屬和朋友,境況淒慘。他們有些人不希望死後火化的骨灰,被撒放到紀念花園。為了讓他們不用擔心身後事的安排,在臨終前和死後仍然擁有尊嚴,在會前會長丘濠銘先生的推動下,南九龍獅子會與聖雅各福群會合作,捐助設立「殯葬援助基金」,推行「後顧無憂規劃服務」,對象是沒有受惠於綜援的孤寡無依長者。在這項服務下,他們可以預先規劃身後事,其意願會得到執行,不用擔憂因為經濟困難而無法實現,他們可以有尊嚴地走人生最後一程。

南九龍獅子會過去已有不少內地助養、建校和修路等服務,我認為現在可以多關注香港本地一些有需要的社群。

記者:大學生畢業生進入職場後如要回饋社會,你對他們有什麼建議,而加入青年獅子會又是否一個好的選擇?

尹:是否加入青年獅子會或其他組織,最重要看個人意願。但加入服務性社團有不少好處,如可以凝聚力量、訓練領導才能和提升個人能力。青年人如有意服務社會,且有領導才能,在加入青年獅子會後,可晉升為會長,領導青獅一起策劃和提供服務。

樹仁大學常務副校監胡懷中博士(右2)、學術副校長孫天倫教授(右1)、協理副校長(大學行政)張少強教授(左1)與尹荏球先生合照。

記者:你在工商業界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對於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做人處事的態度,你有什麼建議或忠告?

尹: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大學生畢業生雖然擁有知識,但實踐也很重要。而在實踐的時候,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我年輕時給自己定下目標:1年一個小希望,5年一個中希望,10年一個大希望。每一年我都會問自己,當年做出什麼成果,成就了什麼事情。每5年和10年,我也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我認為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定下目標,有了目標,前進的速度才會快一點;但最重要是選擇你最有心、最有興趣的事去做。如果你能熱心地去做,一定會事半功倍。

記者:你目前的小、中、大目標是什麼?

尹:在獅子會,我可以說已經達標,因為我每年都「出心、出力、出錢、出席」。未來我希望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捐獻更多給學術界和學校,並設立基金幫助有需要的人。我已跟孫天倫副校長說,如果我有能力,未來會繼續捐款給樹仁大學。

記者:對於有意創業創新的青年人,你會給他們什麼提醒和建議?

尹:創業最重要是跟着興趣走,因為有了興趣,做起事來會事半功倍。至於創新,應從科技入手。青年人創業,要量力而為,要不怕辛苦和「蝕底」,要願意聆聽別人的意見,要懂得吸收社會上各方面的資源,例如申請不同機構提供的贊助、資助,及建立個人的社會人脈。另外,創業不能單打獨鬥,應組成一個團隊去做,分工合作。

我非常慶幸,在國家開放時得到很多優惠和機遇,讓我能在內地設廠,協助國家發展,給予五湖四海人士就業機會,給予偏僻山區的人工作和溫飽。在招商引資政策下,我由僱用千名員工的小企業發展到有50,000名員工的大企業;也帶動日本企業船井機電株式會社(內地名為嘉財電業製造廠),在內地發展製造業王國,我們合作生產的錄影機數量為全球之冠;而周邊產業和工場也紛紛湧入,引領無限商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令我最興奮的是看到國家從無到有,越來越興旺、昌盛,人民生活安穩。對於我能盡中國人的一點公民責任,我是要感恩的。最後我給青年人一些意見,40多年前(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其發展有目共睹,現已成為5G智能城市,創造無限價值。如今,有橫琴和大灣區的來臨,大家應好好捉緊機遇,成就夢想,創造未來自身奇蹟!

來源:2021年暑期特號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