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作為數碼港主辦年度盛事「2025數碼娛樂領袖論壇」的支持院校之一,展示著重創新體驗的「教與學」成果,有助入場人士應用由本地首間私立大學推動的創新科技。

為期三日的活動於202 5年9月12至14日舉行,仁大跨部門合作在數碼港的展區推廣多個項目成果,包括「虛擬實境(VR)盂蘭勝會導覽」、「虛擬中華武術樓」和「人工智能寫作助手」。協理學術副校長(大學研究)李允安博士、社會學系副系主任兼「藝術、文化及科技(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副總監曾仲堅博士及語言中心(英文部)總監梁明明博士等多位學者到場,與會眾交流。

其中由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主理的「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以及助理副校長李家文博士主理的「中華武術與體育文化傳播」研究項目,均利用數碼科技傳播中華文化:「VR盂蘭勝會導覽」展示香港佛教三角碼頭街坊盂蘭勝會場景,而「虛擬中華武術樓」則還原中國香港中國國術龍獅總會、詠春體育會及太極拳社等。

同場亦有體驗工作坊,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及語言中心(中文部)總監兼中文系助理教授陳健榮博士分別講解研究項目中的數碼科技元素,例如透過掃描和立體打印文物雕塑模型,可增加探討文化藝術的切入點;而由仁大設計的「人工智能寫作助手」,則可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仁大學者利用手機掃描盂蘭勝會AR明信片上的二維碼。
語言中心(中文部)總監陳健榮博士主持的智能寫作助手工作坊反應熱烈。
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介紹3D掃瞄技術。

仁大教職員與學生助理向市民展示研究項目成果。
仁大攤位吸引業界人士與學生參觀。
任職工程的霍先生體驗「V R盂蘭勝會導覽」後,表示對傳統文化加深認識,尤其盂蘭勝會會場內的活動,又讚揚科技融合傳統文化很有新意。
理工大學學生葉楠試玩「虛擬中華武術樓」後,提到有些地方或許未對外開放,但透過此應用程式能夠得知內部面貌。
就讀理工大學的碩士生陳同學,試用「人工智能寫作助手」後,認為這是協助學生潤飾文章的良好工具,但不應過度依賴,以免影響自身學習與寫作能力。

 

 

資料來源:2025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