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通識課程總監劉珮欣博士表示,她會繼續推動在通識課程中加入資訊科技科目,以配合大學的數碼人文發展方向。

劉博士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表示,因應資訊和數碼科技的發展,她在上學年邀請各學系就開設新通識科目提出建議時,已鼓勵老師構思與資訊科技應用相關的科目。在收回的3個建議中,有一個已付諸實行,成為本學年新增的「數碼遊戲:模擬和互動」科目(Digital Games: Simulation, Interactivity)。至於其餘2個建議,則要深入和擴充內容,才足以構成一個擁有10節課堂的完整的通識科目。

資訊科技應用科目

她又說,由於校方已定出重塑樹仁博雅教育和數碼人文的發展方向,她在本學年發出的電郵中,繼續邀請各老師就開設與資訊科技應用科目,提出建議。

「新通識科目建議書的收集期會在10月下旬結束。我和同事會審視各科目建議的目標和內容,看能否發展為一個內容完整和充實的科目。」劉博士說。

目前,與科技相關的通識科目共有4科,除了「數碼遊戲:模擬和互動」外,還有「使用Python程式編寫你首個應用軟件」(Writing Your First Apps Using Python Programmes)、「數碼時代下的國際傳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Digital Age)及「利用大數據預測人類行為」(Predicting Human Behaviour With Big Data)。

除了科技科目外,劉博士也希望可以增加不同範疇的人文科目。她說:「跨學科、心理質素的訓練、廣闊的知識面和學貫中西,是通識課程應有的內涵。」

被問到什麼科目較受學生歡迎時,劉博士表示,以今個學期為例,與香港流行文化、韓劇和咖啡相關的科目,選修同學比較多,包括:「香港流行文化」(Hong Kong Popular Culture)、「從韓劇認識韓國社會」(Understanding Korean Society Through Dramas)和「咖啡的國際性消費和文化」(Global Consumption And Culture Of Coffee)。

學生評價正面

仁大的通識課程自2017/2018學年推出,至今已進入第4個學年。被問及同學對通識課程的反應和態度有沒有出現轉變時,劉博士表示,從SLEQ的結果來看,雖然評分上還可以有一定的改進空間,但同學就大部份科目所擇寫的評語,尤其在教學質素和課程的趣味性方面,卻是非常「正面和良好的」。

她說:「在最初一兩年,不少同學對通識科目並不重視。但近年有老師反映,不少同學上課的態度變得認真了,並會主動查問如何做期終習作,以及怎樣做才能做得好。我相信這種轉變,與同學認識到通識科的成績會影響畢業時的榮譽級別,以及科目的趣味性有一定關係。」

劉博士期望在不久的將來,通識課程能夠在學生中建立更好的口碑,以實現其設立的目標,即不論同學修讀什麼學科或有什麼事業計劃,都能通過課程,發展其技能、知識和社會責任感。

來源:2020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