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通識課程(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me)總監趙騫雁博士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表示,通識課程自2017/2018學年推出,在成立短短的4學年間,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歷。未來,校方將會把更多數碼元素,注入通識課程的科目。
趙博士說,現時,所有樹仁的學生必須完成修讀12個學分的通識科目(科目分為4個領域,每一個領域修讀3個學分)。4個領域包括:(1)21世紀中國文化;(2)溝通和素養;(3)全球公民意識;(4)跨學科視角。校方相信,修畢通識課程的同學,能把學到的中國文化知識應用於各學科上,能以批判思維及媒介素養終身學習,能本着道德行事,以及能建立個人的知識網絡去解決問題。
在2021/2022新學年,通識課程共新增7個科目,當中4個與溝通和資訊數碼科技相關,屬於領域2(溝通和素養)的科目,包括:Writing Apps for both Android and iOS mobile phones、Modern Animation and Story Writing、Visual Culture and Art Practice 及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in Everyday life。其餘3個科目屬領域3(全球公民意識),包括:Positive Education for Well-Being in University Life、Basketball & Volleyball及Badminton & Table Tennis。
2021年2月,通識課程檢討委員會審視了通識課程的科目和架構,趙博士表示,委員會成員確認課程知識覆蓋範疇足夠,科目種類多元化。成員從學生學習經歷問卷(SLEQ)的回應中得知,同學對課程評價大致正面。
趙博士說,問卷結果也顯示,領域3的科目比較受同學歡迎,同學也比較對體驗式學習和互動性較強的科目有興趣。因此未來會對課程添加互動性,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配合數碼人文發展
趙博士又表示,為配合大學「數碼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發展方向,未來5年會在科目中添加數碼元素,包括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和擴增實境(AugmentedReality/AR)。「在科目中加入這些元素,能大大增強科目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如同學評價正面,我們會考慮把數碼元素加進更多科目中,甚至考慮設立更多資訊科技及數據科學相關的科目。」趙博士說。
趙博士又表示,校方正考慮利用網上學習平台的科目,去豐富同學的學習經歷,例如把LinkedIn Learning的資訊科技或一些樹仁通識課程沒有的學科內容,作為教材融合在現有的科目中。
談到未來的挑戰,趙博士說,如何保證科目內容能與時並進,一直是通識課程的重大挑戰。她和同事必須定期審視課程,更新或修改現有科目內容,才能配合樹仁的發展計劃,幫助學生擴闊知識基礎,及面對社會和生活的轉變。
來源:50周年校慶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