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大學跆拳道運動員,獲選參加本屆(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這是相隔8屆後,樹仁學生再次能夠代表香港,參加這項被譽為「小奧運」的世界體壇盛事。為此,《樹仁簡訊》與體育部合作,訪問了傑出的跆拳道選手葉潁欣。體育部並聯繫安排之前曾經參加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校友,接受《樹仁簡訊》記者訪問,暢談當年難忘的經歷和感受。

.

葉潁欣(女子跆拳道)

♦  代表香港出戰本屆(第31屆)大運會跆拳道品勢團體賽

葉潁欣於6月19日舉行的大專跆拳道品勢比賽中,勇奪女子黑帶組「7型及金剛」冠軍。

樹仁大學跆拳道校隊成員葉潁欣,今年4月中旬獲香港大專體育協會大學生運動會籌委會通知,被選為香港跆拳道隊代表,參加6月26日至7月7日在成都舉行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但5月6日,國際大學生體育聯會(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宣布運動會延期舉辦。葉潁欣對此感到有點可惜,並擔心恢復舉辦時自己未必有現時的體能和狀態參加比賽。

葉潁欣專項是跆拳道「品勢」(Poomsae),又稱套拳,比賽時要求打出整套攻防動作組合,與「競技」(Kyorugi,又稱搏擊)不同。她今次參加大運會的比賽項目是跆拳道品勢女子團體賽(3人),兩名隊友來自其他院校。

葉潁欣:跆拳道套拳可展示自己的獨特性

葉潁欣對《樹仁簡訊》記者表示,她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緣下愛上跆拳道。當年是弟弟被送去跆拳道興趣班,母親也鼓勵她試一試,於是她就抱着玩樂和順便鍛鍊身體的心態,開始接觸跆拳道。練習初期,她對跆拳道還有些抗拒,但之後逐漸從跆拳道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意義。

「品勢比賽的平台,就如同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獨特性的舞台。每當上場前,化好妝,整理好頭髮,去到台上比賽就像在進行一場具有挑戰性的個人表演。面對許多人注視着自己的目光,雖然難免會感到緊張,但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享受。」她說。

葉潁欣自中學起已有多次參賽經驗,現時是仁大輔導及心理學系四年級學生的她,也有代表樹仁出戰大專盃等賽事。在6月19日舉行的大專跆拳道品勢比賽,葉潁欣以穩定的發揮,勇奪女子黑帶組七型及金剛冠軍殊榮。「七型講求速度、力度、追求剛柔並合。金剛需要穩定的下盤動作,有多個需要保持平衡的馬步。很高興能夠發揮本身實力,取得佳績。」

葉潁欣說,第五波疫情影響了她的訓練及備戰大專盃和大運會,基本上所有練習要在家中和以網上輔助方式進行。隨着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她現已恢復實體練習,一般是每周3至4次,跟隨港隊的韓籍教練進行訓練。

她表示,今次與兩位隊友參加「品勢」團體賽,在練習上面對不少困難。「因為是團體賽,講求整齊度,訓練時更多時候需要互相討論和磨合。雖然有困難,但因為大家都很用心,所以至今取得不少進步。」

被問到對參加大運會有什麼期望,葉潁欣說,相信當運動會恢復舉辦時,她已非學生,沒有太多時間投入練習,體能和狀態未必可以維持在較佳狀況;但延期舉行也有可能可以讓她和隊友有更多時間練習,更好地準備比賽。她希望將來在賽場上首先能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之後再追求超常發揮。

葉潁欣在2019年「湘窖杯」全國青少年跆拳道俱樂部聯賽總決賽中亮相。

.

黄應紅(女子排球)

♦  1991年第16屆 – 英國雪菲爾(Sheffield)

在1991年代表香港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黃應紅,當年是會計系四年級學生,樹仁女子排球隊成員。她對記者表示,她中一時開始打排球,司職主攻。加入樹仁校隊後,與隊友一起努力練習,在大專盃曾打入四強。

「當時我也有參加公開甲組的比賽,163 cm的我,個子雖不高,但扣球手法及線路多變、有力量,防守也很拼搏,所以獲推薦參加世大運動員選拔。我和其他院校的女排球員一起參加了遴選訓練,憑着個人技術及甲組比賽的經驗,最後被選中出征世大。」黃應紅說。

1991年參加第16屆大運會的黃應紅。

回憶參加大運會的歷程,她說感到最難得的,是能夠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球隊一較高下。「世大有『小奧運』之稱,這包含它的世界性。香港代表隊參加國際性賽事,對手以亞洲球隊居多,而世大代表隊會遇上來自不同洲份的隊伍,當年我們就曾跟美國隊、英國隊和捷克隊交手。所以很榮幸,也很感恩自己
有機會代表香港參與這一盛事。」

至於最難忘的經歷,她說是在雪菲爾選手村內,與隊友日日夜夜的練習、開會、比賽、檢討,一起食、住、行,共同渡過了十多天專業運動員的生活。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到今天與部分昔日的隊友仍保持聯繫,間中或會見面聚舊。

對於想在排球運動中打出成績的師弟師妹,她有以下的建議:從小要打好技術基礎,刻苦訓練。除了校隊,當個人技術鞏固後,加入公開甲組球會接受系統性訓練,以獲得高水平的比賽經驗,藉此協助院校在大專盃中打出好成績。排球着重團隊協作,如能掌握不同位置的技術,配合球隊需要,令自己能勝任不同場上位置,配合與隊友的默契,定能幫助球隊取得勝利。

攝於1991年第16屆大運會開幕禮上,前排右三是黃應紅。

.

唐麗明(女子排球)

♦  1993年第17屆 – 美國水牛城(Buffalo)| 1995年第18屆 – 日本福岡(Fukuoka)

唐麗明是為數不多的香港學界運動員,參加了兩次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她對記者表示,她在中學開始打排球,擅長的位置是主攻手。「我身材雖然不高,但彈力和爆發力很好,立定摸高,即跳躍高度27吋,外號『彈弓人』。」

她高中時已入選香港女子青年隊, 之後加入香港女子成年隊。1992年9月入讀樹仁後便加入校隊,一年級時被選中參加1993年在美國紐約州水牛城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她說,當時收到消息後,感到很興奮,因為自己愛接受挑戰,又有強烈的爭勝心,正好可以在這世界學界體育盛事中一展身手。

當年踏入比賽場館,發現歐美球員大都身材很高大。比賽時,她和其他主攻手配合球隊戰術,以短平快和平拉球,抗衡對手高大的攔網球員。

香港隊在1993年美國水牛城大運會上與加拿大隊對賽。右二是唐麗明。

1995年,唐麗明繼續保持體能和狀態,再度獲選代表香港參加在日本福岡舉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她說:「當年最難忘的有兩件事。第一是在分組賽中贏了南非,那一刻真的好開心,因為港隊贏外國隊的次數不多。第二是在閉幕禮上觀看煙花表演。煙花在我頭頂上空綻放,與我的距離是那麼接近,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的。」

唐麗明目前是樹仁女子排球隊教練。對於喜愛排球的師弟妹,她有以下的忠告:第一,多想想每一個動作怎樣做及怎樣做得好,不要機械式練習,要思考原理,可錄影後翻看自己的動作。第二,要勤力及有耐性地改善自己弱點。第三,加入球隊後,可多嘗試不同位置,發掘自己的長處,不要因為短暫不被重用就換球隊。

1995年日本福岡大運會,唐麗明(右)與南非隊隊長合照。
香港隊與南非隊球員合照。前排左一是唐麗明。

.

李敬倫(男子籃球)

♦  1997年第19屆 – 意大利西西里(Sicily)| 1999年第20屆 – 西班牙帕爾馬(Palma de Mallocra)

參加過1997年和1999年兩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籃球比賽的李敬倫,對那時的場景記憶猶新。即使時隔20多年,他在訪問中依然流露着曾經那份昂揚的心情。

李敬倫對記者說,能夠參加這兩次大運會,帶給他非常寶貴與難得的經歷。通過大運會這個世界級平台,他不但能夠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運動員,在技術和戰術上有深入的交流,也感受到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並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參賽過程雖然感受到壓力,但始終是興奮和激動的情緒大於緊張。」但他坦言,面對歐美對手時,難免會特別緊張和感受到壓力,因為他們的體型普遍比亞洲人高大許多。「不過,正是因為有機會與那麼多不同國家的優秀運動員切磋,才能有鍛鍊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1997年大運會,香港隊大戰美國隊。前排右四是李敬倫。

李敬倫中學時代已開始打籃球,主要打大前鋒。入讀樹仁歷史系後,加入了校隊,並開始打甲一組賽事,之後更成為香港代表隊成員。二年級時,他獲選參加1997年大運會。同隊隊友都是學界籃球精英,包括蔡芳裕、張錦洲、何國文、李偉倫等。當年同組的對手有美國隊、英國隊和南非隊。

李敬倫升讀四年級後,再度獲選出戰1999年大運會。他說,當年的隊友也是一時之選,包括翁金驊、宗銘達、胡國鋒、虞興海等,他們之後繼續在香港籃球壇發光發熱。

李敬倫進入社會工作後,仍然有參加籃球比賽。有時候在名人賽中,還有機會與當年大運會的隊友同場較量。

記者問這位籃球名將,可否與學弟學妹分享,如何能夠以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比賽。他回答說:「一定要enjoy the game!全身全心投入比賽,享受並沉浸於其中的樂趣,便能幫助緩解緊張,從而發揮出自己的水準。」

1999年大運會香港男子籃球隊成員合照,李敬倫站在最左方位置。

.

林綺琪(女子跆拳道)

♦  2005年第23屆 – 土耳其伊茲密爾(Izmir)

林綺琪是樹仁第一位跆拳道運動員獲選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當年運動會在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舉行,林綺琪參加女子個人競技賽(Kyorugi),又稱搏擊賽。與品勢賽(Poomsae)不同,競技賽要與對手格鬥,擊中對方的頭部和軀體(被護具包裹的部位),才能取得分數。

林綺琪對《樹仁簡訊》記者說,當初是媽媽先安排弟弟到社區中心學跆拳道,之後叫她試玩,那年是升中一的暑假。可能是個性使然,學下去對這一運動頗感興趣,再加上取得一些成績,所以越來越喜歡,而弟弟數月後便打退堂鼓。她就讀的中學沒有跆拳道校隊,便加入跆拳道會,開始打比賽。她記得中四那年,在色帶公開賽中拿到了冠軍。

「我入讀樹仁新傳系後,就加入校隊,打大專盃,四年裏都贏得冠軍,打羽量級(55公斤至不超過59公斤)。大學時期我也是港隊成員。」她說。

備戰大運會時,教練建議林綺琪減磅,打輕一級,即51至不超過55公斤級。「教練說, 打輕一級希望可以得到身高上的優勢。我當時體重大約55公斤,賽前4個月內共減了約4公斤。」林綺琪抵達土耳其後,對飲食仍小心翼翼。

1997年大運會香港隊授旗禮。右二是林綺琪。

競技賽採用淘汰制,一場定生死,第一場對戰中華台北就慘遭淘汰。

雖然自己的比賽結束,但她繼續到比賽場館為隊友打氣。當時香港隊被安排坐在國家隊旁邊,因而認識了一些內地運動員。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行期間,她從新聞中看到當年在自己身旁的運動員吳靜鈺,為國家贏得49公斤級金牌。她說:「見證曾經同場的運動員勇奪奧運金牌,感覺很奇炒,又感到很榮幸。世大向來被譽為『小奧運』,是高水平的運動會,與奧運金牌選手又是那麼接近。」

林綺琪畢業後因為工作關係,沒有再花較多時間在跆拳道上,但每當回憶起當年自己把全部時間投入到備戰中去,仍十分回味。她希望仍然在學的運動員,「好好享受訓練和比賽的時刻」。

被問到身為師姐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過來人,有什麼話想跟師妹葉潁欣講,林綺琪說:「好好享受比賽,希望你打出好成績,為港爭光。」

香港跆拳道選手在土耳其伊茲密爾合照。站在中間的是林綺琪。

來源:2022年5月及6月號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