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系的鄧穎瑜(Candy)同學,在二年級和三年級的時候,分別選修了學系兩個實習科目,在兩個暑假分別到社會企業和網購公司實習。她形容實習成果充實,現在更清楚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社會學系開設的兩個實習科目,分別是「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和「企業學習」(Enterprise Learning)。「服務學習」的實習在二年級暑假或三年級上學期進行,而「企業學習」的實習則在三年級下學期至四年級下學期進行。
認識到殘疾人士就業困難
Candy在2018-2019學年直接入讀社會學系二年級。2019年暑假,透過選修「服務學習」科目,到獲得稅務局豁免繳稅的慈善組織「DIALOGUE EXPERIENCE 對話體驗」實習,工作包括協助機構舉辦「黑暗體驗」活動及殘疾人士就業輔導班。「黑暗體驗」旨在讓參加者體驗黑暗,藉此推動傷健共融。
Candy表示,機構約一半員工是殘疾人士,他們也是就業輔導班的輔導員。輔導班的主要目的是教導學員使用電腦和應用軟件,以及提升他們的人際溝通技巧。
整個實習期雖然只有120小時,但已能讓Candy認識到殘疾人士就業時的困難。
她說:「有一位學員在資訊科技公司做了10年,當公司裁員,他首先被裁退,之後多年都不能找到長期工作。有一位學員大學畢業,但有社交障礙,他要學習如何與人溝通,才能重返職場。其實不少殘疾人士有大學學歷,但社會上對他們有歧視,使他們就業時面對很多困難。」
在社交平台推售產品
Candy的「企業學習」於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進行,是在網購公司GroupBuyer實習,協助管理公司的Instagram和Facebook平台,主要工作是利用文字和圖片等,推銷產品。
她表示,公司每天都會更新推售的產品,她和其他實習生要為產品構思宣傳文字及配圖,製作成類似宣傳海報的圖片,在產品於公司的社交平台「上架」時一併發布。
「有時候我會和公司同事一起,與有意加盟的公司開會。我要協助遊說他們與我們合作,讓他們的產品在公司的平台『上架』。公司也要求我們就推售產品的時機,提供意見。例如我和其他實習生曾建議在臨近父親節時,推售男士產品;在開課前,推出文教產品。」Candy說。
Candy也曾為公司每月出版的紙本生活資訊雜誌Together,撰文及配圖。她說,雜誌出版後可帶動產品銷量,社交平台的瀏覽量也會上升。
Candy表示,在GroupBuyer的實習,讓她了解到網購公司的商業模式和運作,並認識到私人公司對員工的要求。
「我也學會了如何在網上搜集資料,分析市場狀況,及利用數碼媒體吸引網民。而與客戶的接觸中,我認識到應以什麼態度和語氣去說話,知道事前必須搜集好資料,以回應客戶的提問,以及要準備好相關的文件。」Candy說。
經歷了兩次實習,Candy現在對自己將來的路怎樣走,有更明確方向。「我會朝着社福界的路發展,因為我知道自己不太適合在私人公司工作。」
來源:2021年3月號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