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應對策略及社會支援的中介作用:一項與社交媒體「問題使用」成因的縱向研究

資助來源:研究資助局2020/2021年度本地自資學位界別競逐研究資助計劃 – 教員發展計劃

資助金額:HK$ 876,003

首席研究員:梁永熾教授(應用數據科學系系主任)

項目年期:24個月

 

縱使精神健康與數碼媒體的使用已被學術界、醫護界以至大眾都認定為有相互關係,但現今有關社交媒體問題使用(problematic social media use,或稱為問題性社交媒體使用)的研究仍有三大不足之處:(一)以社交媒體的使用時間作為問題使用的指標;(二)過於聚焦於個人原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三)只以幾項因果關係去考究社交媒體的使用與心理壓力的影響。因此,使用頻率的變數往往未能看到如何影響社交媒體的使用;另外,社交媒體的類型與心理壓力、情緒問題及相關精神健康問題之間的關係亦所知甚少。

兼顧外在和個人因素

據梁永熾教授表示,此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外在因素(包括生活壓力及科技壓力)及個人因素(包括缺乏自制能力及被忽略感)等變項,去引證社交媒體的問題使用,從而解釋它會如何影響精神健康。

梁教授指出,在多個危機因素中,生活壓力被看作是造成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另外,科技壓力(technostress),即過量資訊和通訊,導致使用者感到壓力。然而,生活壓力和科技壓力所帶來的影響,則很視乎用家個人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去解決問題(例如如果是使用Instagram 或 WhatsApp作簡單對話,其帶來的壓力較少)。此外,本研究亦會測試網上和網下的社交支援,從而在精神健康上獲得的壓力緩衝效應。

隨機抽樣1,000名受訪者

梁教授在本研究中會使用縱向小組式研究方法,去找出外在和個人因素如何造成社交媒體問題使用,及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問題。數據會於兩年內分兩期收集,第一期會利用問卷調查方式隨機抽取1,000個樣本。他表示,雖然實驗研究在短時間內說明出因果關係是無法比擬的,縱向研究的設計更能說明了其因果的軌跡,從而顯示出個人因素和外在因素在社交媒體的問題使用及其對精神健康的影響。

梁教授希望本研究能達到以下目的:

(1) 找出徵狀(早期警示,包括:逃避、失控、無法正常生活、衝突、強迫症、抗拒症等)使社交媒體問題使用者能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止出現心理壓力。

(2)找出最可能出現網上成癮的社交媒體使用者的模式,尤其是他們的徵狀。

(3)解釋缺乏自制能力、被忽略感、生活壓力、社交媒體參與、科技壓力等影響精神健康的因果關係。

(4)找出使用策略及社交支援,與緩解科技壓力、心理壓力,以至社交媒體問題使用的關係。

來源:2021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