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與歷史學系於2月23日合辦學術講座,主講者是日本關西學院大學的祖運輝教授。
學術講座主題是「視覺歷史的嘗試:可視化19世紀後期日本華人的工作與娛樂,1859-1899」。祖運輝教授圍繞畫像講述當時日本華人歷史和當時的生活情況,通過觀察浮世繪、開化繪和橫濱繪為文字中心檢視日本「居留地」的華人歷史,使叙述添加色彩和動感,更指出文字史料記載難以傳達的信息和觀點。

當日的講座出席者以歷史學系教授和同學為主,其中何其亮教授在提問環節時,問到19世紀後期日本和中國的關係、以及中國在日本的地位。祖運輝教授指當時日本和美國開國,中國上海是讓日本脫亞入歐的橋樑,雖然中國當時地位不高,但從一些浮世繪當中能看到中國人能站在日本高官旁邊當翻譯員,由此可見華人在日地位也不算差劣。

仁大歷史學系同學也問到日本華人會到哪些娛樂場所,祖運輝回應時表示,浮世繪記載一般會到岩龜樓作消閑娛樂的地方,繪畫中也不會觸及太多中女日男的男女關係,都是一些隱晦的畫像,但從文字史料皆知中國女性地位低微。祖運輝續指,這些歷史繪畫可以讓人從中得到文字史料上沒有的信息,並認識居留地的多元性、日本中國人的工作、娛樂與社會地位。

來源:2023年3月及4月號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