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工作實習辦公室聯同中國語言文學、英國語言文學及歷史學系,於2025年9月4日首度舉辦「成功教學路」講座,邀請現職教師的校友返校分享,讓有意投身教育行業的學生了解教育專修課程(Education Concentration)。

多位校友提到,仁大教育專修課程提供到校實習的機會,為日後成為教師鋪路。2024年畢業於歷史學系的林建業校友表示,三年級時曾在張振興伉儷書院實習半年,並獲學校賞識,原校任職教學助理,及後轉到另一中學任助理教師,今年9月正式加入張振興伉儷書院。他指需要由低做起,包括處理行政工作、安排輔導班,有助理解教育系統如何運作。他又認為在仁大修讀的教育理論科目切合時代需要,例如「數位技術與教學」一科,有助任教中學推行VR/AR教學。

談及教育初衷,在孔聖堂禮仁書院任教的麥浩文校友表示,希望透過教學影響學生,為迷惘的學生指引方向。他強調工作實習非常重要,目前任職的學校正是當年實習的學校,建議大學生抓緊每個機會,不怕吃虧,才有晉升機會。

至於在漢師德萃學校任教英文的索棣康校友說,教學工作雖然令人身心疲累,但從中學會成為更有耐心、體貼及細心的老師。任職於聖伯多祿中學的巢子朗校友,從小充滿活力,不適合文職工作,早已視教學為唯一職業。他認為教學充滿不確定性,希望能以生命影響生命,成為學生的朋友。

負責歷史學系教育專修的副教授區志堅博士表示,教育專修於今年2月至5月取得突破,成功安排歷史系學生觀課,未來將加強與田家炳中小學合作,讓學生到校實習,協助籌辦內地交流團,積累實戰經驗。

歷史學系系主任何其亮教授補充說,教學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AI)取代的職業,相信在可見將來,AI仍無法取代教師。雖然本地出生率減少,但仍有移民流入,社會仍需要教師。

英文系署理系主任Rebekah BALE博士回應何教授所指,教育最重要的價值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她亦提醒,除了向本地生傳授知識,也不應忽略非華語學生、內地學生及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需求。

歷史學系副教授區志堅博士(左)與歷史學系林建業校友交流。
(左起)英文系巢子朗、索棣康和簡雅言校友分享教學經驗。
中文系助理教授楊一可博士(左)向中文系麥浩文校友頒發紀念品。
歷史學系系主任何其亮教授(左)向歷史學系林建業校友頒發紀念品。
中文系麥浩文校友
英文系署理系主任Rebekah BALE博士(右一)、副教授劉劍雯博士(左三)、助理教授陳芷盈博士(右二)與英文系校友等人。

 

資料來源:2025年10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