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伍振榮回到寶馬山母校,觀看兒子伍皓天的畢業禮。他坐在邵美珍堂,回想30多年前自己同樣站在這個台上,接受同學、師長和親友的掌聲和祝賀,百般滋味,湧上心頭。
今年1月底,伍振榮與伍皓天接受大學邀請,一同回到母校,接受校方為50周年校慶而安排的訪問。
父子俩入學相距31年
伍振榮於1981年入學,1985年畢業,雖然沒有機會在1985年8月下旬啟用的教學大樓上課,但畢業禮安排邵美珍堂舉行,與兒子一樣,都是在邵美堂為自己的本科學習劃上句號。
伍皓天跟他父親一樣,喜歡新聞和影像,2012年暑假申請入學時選了新傳系,修讀新聞與傳播(榮譽)文學士課程。但在他父親年代,學系仍然沿用1971年樹仁創校時「新聞系」的名稱。
伍振榮憶述,1981年暑假,他陪伴同學到灣仔萬茂里樹仁學院索取入學申請表,當時沒有想過要報讀樹仁,但同學叫他一起填申請表,於是填了。最後想繼續升學,便拿着樹仁的錄取通知,繳交留位費。
他兒子伍晧天入讀樹仁的經過,則簡單直接。他說當年公開試成績一般,想在本地升讀大學,私立的樹仁大學便是最佳選擇。
同在樹仁培育下成就個人事業
伍振榮畢業後,短暫從事新聞工作,之後便進入攝影界開創自己的事業。首先在1987年創辦《攝影雜誌》,之後相繼出版《DC Photo數碼攝影》等雜誌和《光與曝光》等攝影專著,並創立Photonews.hk網站,推廣攝影。他也一直在大學和其他院校出任兼職講師,教授攝影。在樹仁新傳系,他教授新聞攝影。由於他不想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通知學糸不要把伍皓天編入他的班。
伍皓天畢業後,也專注在媒體方面發展。父親主打靜態影像的攝影,而他則主攻動態影像的拍攝和製作。他說:「選擇樹仁,對我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目前他除了經營與友人創辦的脈動創作有限公司外,也間或參與微電影製作,並出任導演。他說,老師的教導,加上同學經常找他幫忙拍攝和剪接,磨練了他的製作技巧。
父親曾攜兒子與鍾校長見面
伍氏父子分別在1980年代和2010年代在樹仁求學和成長,相距雖然超過30年,但對樹仁的感受,有兩點却頗為相近:一是對鍾期榮校長留有深刻的印象,二是與老師有較密切的接觸。
伍振榮說,他很敬重鍾校長,特別是她對香港教育作出的貢獻。她創辦樹仁,為很多青年人提供升學和個人發展的機會。鍾校長對老師很友善,也樂於與老師交談。「在鍾校長2001年中風前,當我回校授課時遇到她,她很多時會邀請我到她辦公室傾談。」
「我記得有一次我出版社旗下的《Baby親子雜誌 》舉辦徵文比賽,特別邀請鍾校長擔任活動的主禮嘉賓。活動前一天,鍾校長原來不在香港,她卻特別趕回來出席我的活動。為了出席學生舉辦的活動,風塵僕僕,我知道後感到十分不好意思,但也十分感動。」伍振榮說。
伍晧天也記起一次跟隨父親探望鍾校長的經歷。當時他讀小學,當天跟着父親進入校長室,鍾校長從抽屜裏拿出一小包山楂餅給他吃。他吃了第一口後,感到味道有點怪,不敢再吃,後來查看,才知過了期。「我記得事後我沒有責怪鍾校長,因我知道她當時是為了讓我開心,才請我吃山楂餅,沒有注意到食用日期。」
與老師們關係密切
談到樹仁的老師,伍振榮表示有多位老師對他日後進入新聞界和攝影界,有很大的幫助,而印象最深是黃夢曦老師。
「我在學的時候,跟黃夢曦老師的關係不是很密切,就是一般的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沒有像一些編委會成員(編者按:當年負責組織同學出版實習報紙的莊員)般,經常團團圍着黃老師,只是偶爾向老師請教。可能黃老師一早已經把每一位同學的專長看在眼裏,在學時已經讓我在他編輯的《星島晚報》副刊 投稿,及刊登攝影作品。畢業後兩年,我創辦《攝影雜誌》,同年黃老師讓我回母校擔任新聞攝影科的助教,讓我有機會不停學習和進步。兩年後,他更讓我正式當上新聞攝影的講師,一教就是20多年。沒有黃老師的賞識和提攜,我人生的路肯定沒有這樣平坦。」伍振榮回憶說。
黃夢曦老師1976年起在樹仁新聞系任教,2000年9月出任新傳系系主任,2002年8月退休,2013年因病逝世。
父親當年敬重的鍾校長和老師,兒子無緣親炙,但他與新傳系數位老師,也有較深入的交往,大家一起除了學習和拍攝的話題外,可謂無所不談。畢業後大家也不時相約出來吃晚飯。
伍振榮與伍皓天兩父子,於不同時期,在樹仁的教育下成長,各自打拼出自己的事業。父親創辦跨越30年的《攝影雜誌》,做兒子的形容這是實實在在的成就,父親應為此感到自豪。而兒子目前正為自己的製作公司和影視製作事業拼搏,做父親的只有簡單的期望:「做一個開心、負責任、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來源:2021年3月號 [Chines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