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智明(Tom)和劉智傑(Carl)兩兄弟相差兩歲,均在香港樹仁大學修讀工商管理學系,畢業後雙雙投身市場推廣行業。兩人步伐相似外,他們性格同樣外向、擅於溝通,而兄長更擔當弟弟的明燈。
突破現有框架
Tom於2010年畢業後投身金融界,但因相關知識未達頂尖水平,加上通宵工作對健康的負荷太大,故工作四年後轉投網絡營銷。Tom解釋,當時轉行「是想突破現有框架。金融世界有好多天之驕子,如果一個平凡人想突破其能力範圍,需要依靠大時代趨勢,並不要怕轉,無論轉行、工作模式甚至崗位」。
轉到新環境後,Tom延續這種突破思維;他最初在一間上市公司負責網絡推廣,發現公司擅長利用社交媒體宣傳,但只停留於社交媒體層面,難以在同儕間突圍而出。當時年僅二十多歲的他已洞悉線上到線下(O2O)營銷策略為新趨勢,主動向公司高層推銷新方案,最終獲得賞識。談到成功心得,Tom認為關鍵在於「將你認為是最新的東西,再創新再突破」。
「工作實習能讓你知道自己不適合做什麼,公開試則告訴你有什麼缺點,最重要是找到正確的戰場。」劉智明Tom(2010,工商管理學系)
Tom現時從事跨境推廣,擔任市場推廣公司iBLUE的香港區負責人,接觸有意拓展海外市場的內地客戶,以及計劃打入內地市場的外國品牌。
選擇適合自己的戰場
至於弟弟Carl ,因受到哥哥影響,在大學實習時選擇了金融界別,但有感自己對金融投資的專業知識較弱,反而更擅長溝通與說故事,所以在大學三年級時主修市場營銷。
2012年畢業後,Carl再花一年到外國攻讀國際管理課程。回港後加入一間科網公司,僅用兩年多時間就晉升至管理層。然而好景不常,公司因財務問題倒閉,Carl因此失業,卻發現許多客人被舊公司拖欠款項,他便出頭替這些客戶追討損失。到2016年,Carl與拍擋合作成立廣告公司Go In Marketing,並爭取雅虎香港成為新公司首個客戶。
談到成功之道,Carl認為最重要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戰場,「揀選適合自己的戰場去發力,並結合對自身的理解,例如是否具備優勢或獨特技能」。努力與堅持也是重要因素,Carl說道:「如果你不努力,基本上沒有與人競爭的機會。成功的道路從不擁擠,很多人中途已經放棄,到中後期仍然繼續堅持的人,才能真正追求成功。」
把握母校給予的機會
兩兄弟三十出頭就在營銷界嶄露頭角,全因樹仁大學給予的機會。Tom坦言,當年公開試失手,成績未能進入心儀大學。他亦發現若是繼續執意攻讀專科與人鬥學術,只會處於劣勢,因此修讀工商管理,追求多元發展。
「成功的道路從不擁擠,很多人中途已經放棄,到中後期仍然繼續堅持的人,才能真正追求成功。」劉智傑Carl(2012,工商管理學系)
Tom經過四年大學生涯,感激母校提供不少機會,讓他認識自己長短處,並培養領導能力。他亦強調,這些機會要取決於有否努力爭取。
他特別讚揚仁大的實習計劃,不僅獲得學分,亦能幫助學生探索職業方向。性格外向的Tom還有「上莊」,由於需要拉贊助,因此結識了不同商界人士。他憶述,當時認識了一名保險業分區經理,從對方身上學到「熱誠」的重要性,亦意識自己不適合做保險。「工作實習能讓你知道自己不適合做什麼,公開試則告訴你有什麼缺點,最重要是找到正確的戰場」。
至於Carl 的性格與兄長相似外,公開試成績亦相差無幾;他亦眼見Tom升讀大學後性格更加開朗外向,便跟隨腳步報讀仁大。Carl更形容兄長猶如「掃雷機械人」,為他預先嘗試可能的成長方向。除了職業發展,兩兄弟的太太也在大學時認識,是樹仁帶給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只要珍惜學校給予的機會,裝備自己成市場需要的人才,方法總比困難多」。
回饋母校
Carl創立的Go In Marketing自2017年起跟仁大合作,包括提供實習機會。過去一年更設立為期五年的助學金計劃,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Carl坦言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為弱勢家庭雪中送炭更有意義。
兩兄弟均觀察到,時下年輕人工作時的積極性與決心不如前幾代,相信與社會環境變化有關。他們表示不會責怪新一代,反而「擁抱改變」,同時透過加強溝通,以激發他們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