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創校逾50年,校友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校方為了加強與海外校友的聯繫,積極籌備「海外樹仁校友大使計劃」(下稱「計劃」),當中於1981年入讀樹仁的前資深新聞工作者蔡文耀先生,移居美國三藩市已30多年,他答應擔任「計劃」的美國代表,成為聯繫仁大校友的橋樑。

蔡文耀事隔40年重返母校,勾起了不少以往讀書時的回憶。他接受《樹仁簡訊》專訪時表示,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只得兩間大學,當時的中學畢業生屬於嬰兒潮世代,競爭激烈,私人創辦的樹仁正好為這些無緣入讀大學的年輕人提供專上教育。

當時樹仁的校舍位於灣仔萬茂里,蔡文耀選修新傳系,他形容當時校舍規模雖小,只得三至四層樓高,一條走廊就能遇到各學系的同學,但師生關係融洽且密切,更經常有機會接觸兩位樹仁創辦人鍾期榮校長和胡鴻烈校監。他笑言,鍾期榮校長會在樓梯跟學生打招呼,「她會認得你是誰,知道你的名字、修讀什麼學系」。他更回想起當年於長洲的迎新營,胡鴻烈校監也在場,甚至替他們撥扇。

他亦提到,學校當時缺乏影音器材,難以接受正統的廣播訓練,但老師用心教學,加上自己主動學習,為日後的職業規劃鋪路;又強調一間學校最重要的不是校舍有多大、有多少資本,而是孕育多少成功學生。

蔡文耀又憶起,他讀大學的年代,正值影視製作的黃金時期,當時提供新傳系的大專院校,包括中大、浸大、樹仁和珠海等,要爭取於無綫電視實習,競爭非常激烈。不過,他於1984年就讀三年級時,就有機會代表樹仁在無綫電視實習一個暑假。

作為新傳系師兄,蔡文耀坦言從事新聞工作賺錢不多,學生加入記者行列前應「心中有數」,提醒新聞系同學需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同時虛心學習新事物。

蔡文耀30多年前移居三藩市,機緣巧合下成為當地華語電視的新聞從業員。雖然熱愛新聞工作,但沒有休息時間,加上子女出生,需要投放更多時間於家庭,所以他無奈之下離開電視台,轉投商界。

作為仁大美國校友大使,他認為要構建更緊密聯繫,必須清楚傳遞訊息,讓海外校友了解最新資訊,「樹仁擁有方方面面有成就的人,如果可以將這些力量組織起來,我相信對樹仁將來發展有很大幫助」。

蔡文耀先生在現場報道新聞。
蔡文耀先生在無綫新聞實習與工作(前排)。
在亞視新聞工作的蔡文耀先生(右二)。
蔡文耀先生亮相三藩市電視台KTSF的新聞節目。
蔡文耀先生(中)是資深的新聞工作者。
蔡文耀先生移居美國後,在三藩市電視台KTSF報道新聞。
蔡文耀先生(左)接受仁大助理副校長、傳訊及公共事務處總監李家文博士(右)訪問。

 

 

封面圖片:蔡文耀事隔40年重返仁大,答應擔任仁大「海外樹仁校友大使計劃」的美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