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香港五邑總會主辦的「第二屆Art Tech創新大賽頒獎典禮暨第二屆Art Tech創新活動閉幕禮」,已於2024年10月18日至19日在柴灣THEi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圓滿舉行,香港樹仁大學不單積極參與該活動的工作坊,同時所派出的七隊參賽同學,全部均獲得優秀獎。

Art Tech體驗工作坊展出由仁大學術副校長兼社會學系陳蒨教授主理的「盂蘭勝會元宇宙」攤位(右),和仁大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的「校園欺凌多面體」VR攤位(左)。

一連兩日活動設有十多個Art Tech體驗工作坊,涵蓋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工智能(AI)和虛擬實境(VR)等主題的攤位。當中包括由仁大學術副校長兼社會學系陳蒨教授主理的「盂蘭勝會元宇宙」攤位,和仁大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的「校園欺凌多面體」VR攤位。此外,還有由仁大與國際中華藝 術承傳協會,聯手製作的數字化作品「盛世清平 姑蘇繁華圖」初版特展,該作品由仁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和吳妮娜博士主持設計,把科技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重現清朝時期蘇州城的繁華景象,玩家亦可利用手制控制圖中的清朝人物。

仁大學術副校長兼社會學系陳蒨教授介紹數字化作品「盛世清平 姑蘇繁華圖」。

仁大一共有16位同學,分成七隊參加這次比賽,他們分別來自應用數據科學學系、社會學系的「藝術、文化及科技」課程,以及新聞與傳播學系的「媒體設計與虛擬實境科技」課程。其中應用數據科學學系有兩組同學張芷涵和黃安淇,與郝雅軒和宋嘉兒,分別獲得AI圖像生成設計優秀獎,以及VR藝術治療設計優秀獎。張芷涵同學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表示,她們透過AI設計出的繪圖是將不同大小和顏色的機械人隊伍排列天壇大佛前,目的是想以現代方式表達佛教文化,希望科技成為新媒介傳承這種文化。

仁大一共有16位同學,分成七隊參加Art Tech創新大賽。
仁大應用數據科學學系同學張芷涵(右二)和黃安淇(右三)的作品獲得AI圖像生成設計優秀獎。她們與社會學系副系主任、「文化、藝術與科技課程」副總監曾仲堅博士(左一)及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文珮君博士(右一)合照。

此外,柯平川博士也向《樹仁簡訊》介紹另一隊學生參賽作品「Connection」,這幅繪圖展出多個掛上親人照片的紅色電話亭,並豎立在維港海岸。柯博士形容,作品是想表達人們心中的想法和情感,例如與親人之間的溝通。他又補充,當學生透過A I繪圖遇到問題時,教學團隊會協助他們如何傳遞訊息,以及輸入合適的關鍵詞,並強調最重要並非是生成一幅好看的繪圖,而是將想法更好地於繪圖中呈現。

仁 大學生參賽作品「Connection」展示多個掛上親人照片的紅色電話亭,並豎立在維港海岸。

除了工作坊及頒奬典禮,活動還舉行以「AI推動Art Tech的發展與未來」為題的專題討論,講者包括北京大學肖臻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劉康德教授和仁大柯平川博士等,他們不僅進行藝術與科技領域的交流,更探討行業發展機會。

仁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柯平川博士(右二)參與「AI推動Art Tech的發展與未來」為題的專題討論,講述基於博弈論的決策AI。

 

封面照片:仁大社會學系學者與國際中華藝術承傳協會代表,在數字化作品「盛世清平 姑蘇繁華圖」前合影。

來源:2025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