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系在教育局委託下,主理「針對有精神病患的學生」專題課程,支援小學教師應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推動健康校園。2025年3月28日,香港導盲犬服務中心友伴犬訓練員Eric帶領6歲的友伴犬Fruity親臨仁大,介紹友伴犬融入校園服務,為學生提供情緒支援。
Fruity是訓練有素的拉布拉多犬,能理解訓練員下達的「坐下」、「握手」等指令,目前長駐在一間安老院,每天任務是陪伴公公婆婆與職員。Eric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表示,以往導盲犬服務中心以服務視障人士為主,但視障人士只屬社會小眾,因此中心將服務擴大至不同階層,包括長者和SEN學生等。而友伴犬融入校園是一項新計劃,主要服務特殊學校的小學生,未來目標將服務擴展至主流學校。

Eric還介紹友伴犬與導盲犬的分別在於兩者的功能和訓練目的,狗隻要成為導盲犬需接受嚴格培訓,部分未能達標的受訓狗隻,而且上幾代沒有咬人紀錄,可以轉職並再受訓成友伴犬。友伴犬的培訓著重於正向訓練,不強逼牠做某些事,心情不好時可以休息,但狗隻需要到不同地方,與更多人互動。Eric強調,友伴犬提供情感支援,「要開心才能感染受眾」。
他又說,本港學童的情緒壓力不比成年人少,友伴犬計劃推出半年以來,獲得社會正面迴響,學生透過向動物流露情感,從而紓緩壓力和抑鬱情緒;亦可達到教育效果,例如培養學生同理心、尊重和愛護動物等。
除了學童,Eric認為教職員也是友伴犬計劃的主要受眾,教職員與狗狗玩樂與散步,增加工作滿意度,臨時請假的情況亦減少,「狗不是最聰明的動物,但是最能與人類連結的動物。」

仁大輔心系副系主任(本科課程)兼專題課程統籌主任許明得教授形容,友伴犬進入校園的計劃產生了正面效果;認為校園精神健康是教育政策重點之一,期待教師透過專題課堂,有效運用社區資源,利用友伴犬這個媒介推動校園健康。他又承認,有學校對這個計劃存有顧慮,但至今參與的學校反應正面,甚至把犬隻當成校園一分子。
香港樹仁大學獲教育局委託,於2024/25至2026/27學年為教師提供一系列應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專業發展課程,分別為「針對有自閉症的學生」專題課程、「針對有注意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的學生」專題課程,及「針對有精神病患的學生」專題課程(中學組及小學組)。



來源:2025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