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青
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

以下贊辭由黃仲鳴教授撰寫及由李家文博士在典禮宣讀

三個關鍵詞

1978年,29歲的施永青,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劇烈交戰下,母親兩句話轟醒了他,這兩句話是:「沒有我,你怎麼生活下去?」於是,他決定下海,與友合組一家「決不炒樓、專注代理」的地產公司,名字是「中原地產」。施永青說,「中原」一名是衝口而出,但當中的含意,卻是他年輕時已有的抱負和心願:放眼中原、逐鹿中原。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關鍵詞,不可磨滅的關鍵詞。

29歲前,他曾經懷著火紅的理想,奔赴「中原」,親身體驗了貧下中農的艱苦生活。在香港,他曾到一所工人夜校教書,在微薄的薪金下,為時達8年,但他毫不後悔,生活過得異常充實。其間,他讀了不少書,如羅素的作品,如《牛虻》,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但書不果腹,日子窘迫,唯靠母親接濟。終於,他報效「中原」那一腔理想,轉移到謀取實際財富的「中原」。

1992年,他全權掌控中原,於是實施存於心中的經營理念和策略,由香港擴展至「問鼎中原」。幾經奮鬥,在全國設立分店超過2000家,員工逾4萬人。至此,「中原」成就了施永青的財富,也成了他人生中一個深刻的印記。

在經營上,施永青採的是333制策略,即是職工、股東、公司平均分獲利潤;他要讓勞動者同樣分得酬勞。他創辦《am730》,同樣採這措施。

2005年7月,《am730》創刊,是香港第3張免費報紙。這是他人生第二個關鍵詞。《am730》的讀者對象是年輕人和白領階層。am730是一日之晨,是學生上學、白領開始上班之時,早上朝氣勃發,他以獨特的新聞視角和思想,傳遞給社會大眾。他在每日的報上撰寫< C觀點>,議論時事、分享營商心得、人生歷練,和他那崇尚自由市場、「無為而治」的經營理念。無論寫什麼,他都把握時代脈搏,勇於發聲。

2022年,他將《am730》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全新改版。至此,施永青除了商人外,還是傳媒工作者、專欄作者;透過《am730》,實踐了他人生的理念,和走向一條文化人之路。

第三個關鍵詞,是「基金會」。

早年,施永青便開始隨緣做些慈善捐贈,對通過慈善改良社會分配現狀產生了濃厚興趣。1994年,他成立「施永青基金」,將中港中原名下的股份達45億注入基金,推動解決內地的三農問題。跟著,他又將個人持有的《am730》股份捐出。

他成了慈善家。

兩幅題詞

施永青辦公室有兩幅題詞,可見他的心聲。

第一幅「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幅突顯了施永青的意向,也是他成立基金會的目的,將賺取而來的金錢,還諸社會,改善社會。不僅社會有福,他自己「更為有福」。

第二幅是《漁父》的結尾歌: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這題詞是施永青的處世哲學,也是成功之道。不理水清水濁,他都淡然面對世變。

一顆同情心

早年,施永青縱橫中原,曾目睹貧苦農民這一幕:

「他們沒有牛,用肩膀拉著犁,肩是很腫的,又腫又發炎又流血還要去拉,衣服也沒得穿。後來有個說法,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落後。所以我一路都有關注農民的生活狀況。」

這是促使他成立基金會的動因。同時,他那一顆同情心,是緣於英國哲學家羅素「對受苦難的人難以抑制的同情心」,這顆心推動他要關懐社會,成就了他一生的志業。

施永青白手興家,敢言作風,和對社會的貢獻,值得我們莘莘學子的景效。謹此恭請胡副校監閣下,頒授施永青榮譽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