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君博士

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以下贊辭由黃仲鳴教授撰寫

市民:不可一日無此君

2022年9月24日下午4時30分,衞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召開的疫情記者會上,張竹君以不疾不徐、平淡自然的語調說,「希望今日是最後一次」,並祝市民安好。

「祝君安好」,是平民百姓最常用的一款毛巾。在疫情肆虐的日子裏,張竹君醫生主持的430記者會,向普羅大眾報告最新的疫情消息,已成為市民心目中的一個標誌、一道風景。看到張醫生、聽到張醫生的聲音,就感到安慰。所以,知悉今日之會,是最終章,是大結局,無數的市民既喜且依依不捨 , 紛紛問「 何日君再來」? 這個「君」,指的當然是張醫生,但打倒「疫君」,張醫生何必再光臨430?不過,張竹君這名字已成了這城市的定格,嵌在市民的記憶裏。她,為什麼能成為市民最歡迎、最喜愛的公職人物呢?

430記者會打從2020年1月開始,雖然間有中斷,但兩年來,張醫生風雨不改,幾乎每日430都見到她。面對群記的刁鑽問題,嘮叨的發問,張醫生都氣定神閒,不慍不火,以柔克剛,細心和耐心的解答。有人曾作出統計,張醫生曾經連續72日主持會議,即是超過兩個月沒有休假,這種敬業、樂業、專業的精神,實屬難得,也證市民一日不可無此君。張竹君的出現,可令大眾掌握到疫情的實況和進展,這是抗疫重要的一環。張竹君秉持公開、透明的原則,如實報導;她透過這平臺,不僅解市民之惑之憂之懼,也為她贏得市民的喜愛。

夫君:此情盡在不言中

2020年初,與張竹君同是醫生的夫婿,不幸罹上惡疾,在院留醫。張竹君既往探望丈夫、又要照顧家庭,最重要的是不忘430,每日仍然平靜溫婉的出席。直至2020年12月5日,她在會議前一小時突然請假,原來夫君病危。兩日後,她一襲黑色恤衫,出席主持疫情記招,強忍喪夫之痛,表現得非常專業和有責任感。

她這公而忘私、忘悲的舉措,博得所有人的敬重,紛祝「竹君安好」。

前輩:同名同姓同醫生

1904年,廣州爆發霍亂。當年的瘟疫,無論在預防和醫療上,俱未見特效。 那年有個被稱為「中國第一個女西醫」,曾深入研究過預防醫學,她準確指出疫情的傳播是由患者嘔吐物穢物污染的河水、井水而來,建議當局用船從廣州郊區石門運水供市民飲用;並向病人家屬宣傳,將吐瀉物焚燒而不要亂傾倒,和禁止販賣腐爛瓜果。當局配合她的建議實施, 數周之後疫情得到控制,成為中國醫學史上經典的案例。

1926年,霍亂在上海肆虐,她又奮戰在抗疫第一線。這位女西醫,出生於廣州,被稱為「辛亥女傑」、中國赤十字會創始人,姓張,名竹君,和當今香港張竹君同名同姓同醫生。

辛亥張竹君大受市民歡迎。據說,1924年她乘船來香港,遇上海盜,得知她身分之後,退還財物,叩首而去。有次,在路上遇劫,賊匪知道她的大名後,也是鞠躬而退。

香港的張竹君,受歡迎不遑多讓。2021年3月8日婦女節,網民發起「感謝張竹君」活動,希望借著這個「紀念女權運動 的日子」,表揚她風雨不改、帶領衛生署指揮抗疫工作。辛亥的張竹君,就是個女權的倡議者、爭取者。

歷史便是這麼相似,兩個張竹君,不同時代而成了相同的抗疫英雄。

抗疫:枕戈待旦不鬆懈

2020年4月20日,香港出現零確診個案,疫情記者會暫停,張竹君去了哪?

那天,她返回辦公室,接受荷蘭駐港總領事館向公立醫院、醫院管理局和衛生防護中心送上的一萬二千多朵鬱金香。慧科訊業將1月至5月間的網上留言分析,包括84萬篇帖文,2445 萬則留言及2.5億次網民互動,將正負面留言相減後,張竹君成為最受網民歡迎的政府官員。張竹君則表揚了香港人在疫情期間非常自律,對防疫措施不鬆懈,非常難得。

張竹君在衛生署工作超過20年。在2004年衛生防護中心成立初期,先後擔任中心首席社會醫學醫生,以及監測及流行病學處首席醫生;2007年獲升為顧問醫生,職責包括向公眾交代香港或中國內地的傳染病爆發情況,曾處理2005年四川豬鏈球菌、2008年腸道病毒、2013年中東呼吸綜合疫情,2019冠狀病毒等傳染病。

在市民健康這塊陣地上,張竹君戰績輝煌。

胡副校監閣下,基於張竹君在香港抗疫這場戰爭上的貢獻, 和極受香港市民的歡迎,樹仁大學頒授社會科學名譽博士給她,確實至名歸。樹仁大學也與有榮焉。

 

 

來源:2024年春季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