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語言中心(中文部)於人工智能(AI)平台Poe、Coze及Chipp AI推出四款語言學習的免費聊天機械人,分別為「繁體中文寫作助手」、「簡體中文寫作助手」、「廣東話寫作助手」和「多語翻譯助手」。當中最新面世的「多語翻譯助手」提供直譯、意譯及直譯與意譯結合三個版本,讓用家選擇最適合的譯本。

仁大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語言中心(中文部)總監陳健榮博士強調AI工具只是助手,主導權掌握在人手上,最終決定要經人類思考後作出。

「繁體中文寫作助手」、「簡體中文寫作助手」及「廣東話寫作助手」三個系統可以識別中文文本的錯別字和病句,附上正確答案和改善方案。其中「廣東話寫作助手」可以將中、英、日、德等多種語言翻譯為廣東話,功能與繁簡體中文寫作助手相同,確保全文一致使用廣東話口語。

陳健榮博士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表示,中心開發的AI聊天機械人除了教授廣東話,繁體中文錯別字檢測也是重頭戲。他解釋,市面上的繁體中文檢測系統不多,準繩度也不高。語言中心乘著AI強勁勢頭,去年掌握新技術、自行研發AI聊天機械人,檢測錯字的準確度高達近九成,亦能分辨提問中的書面語和廣東話口語,並糾正錯誤字句。

陳健榮博士認為,語言中心AI機械人較其他語言學習工具為佳,前者不但辨識文本的錯別字,亦能識別夾雜口語的字句,並支援繁簡體中文。惟聊天機械人的開發過程中存在挑戰,因為A I平台政策不時有變,例如AI開發平台Coze突然實施收費,團隊去年暑假臨急臨忙將聊天機械人轉移至免費平台Poe,現時4款機械人為最先進的GPT- 4o模型。但GPT- 4或GPT- 4o等語言模型不斷轉變,團隊未來有機會轉用其他模型。

但陳健榮博士強調,學校堅守學術誠信,語言中心的A I機械人不負責生成,學生必須親手完成文章,再由AI機械人檢查錯別字及潤飾字句。

對於有指過度依賴AI技術會減弱語文和寫作能力,陳健榮博士則表示,大型語言模型生成的文字是否可取,最終由人決定,只有人類才明白生成文字是否適合當中語境、能否表達作者的訊息。若果生成內容不理想,作者可自行修改生成內容或提示。

他又指,使用AI與減弱語言能力無關,以往聽說讀寫四種語言技能同樣重要,現時在AI協助下,可減低寫作壓力,但閱讀量比以往更多,閱讀能力也需要提高。例如利用AI撰寫文章時,需要不斷生成內容,用家要具備良好的閱讀技巧,才能篩選最好的文本。他說,電腦的服務對象是人類,人類切勿淪為電腦的奴隸,只要好好善用A I聊天機械人,語文能力也會提高。最後陳健榮博士衷心感謝仁大管理層及中國語言文學系的支持,讓語言中心得以研發聊天機械人。

語言中心(中文部)積極推廣AI寫作助手,計劃與中英文課程結合,甚至推廣至中小學和報社,吸引更多人使用。陳健榮博士亦補充,學生使用後反應正面,他們寫畢業論文或做功課時使用AI工具,可減輕寫作壓力,將更多時間投放於內容創作、研究或論說過程。四款AI機械人尚未完全成熟,生成的文本僅供參考,需要用家試用及提供反饋意見。

瀏覽更多人工智能及電子學習資源:
https://lc.hksyu.edu/zh_hk/人工智能及電子學習資源

 

封面照片:陳健榮博士展示聊天機械人「繁體中文寫作助手」。

來源:2025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