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聯同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於2025年3月11日在仁大舉行「窩心鑰匙」—從殘疾人士與照顧者角度尋窩心表達調查發布會,活動還安排分享會及手語學習環節,讓超過150名業界同工、學者、 殘疾人士與照顧者,以有趣方式表達愛與關懷。
仁大社會工作學系系主任方富輝博士在會上表示,調查不單有助了解殘疾人士家庭關係,還可認識殘疾人士和照顧者的溝通模式,以及殘疾人士和照顧者所期望的正面溝通方式。



調查結果發現,殘疾人士與照顧者的平均年齡分別為 46.4歲及58.3歲,反映社會「以老護殘」情況愈趨普遍。約85%照顧者為女性;殘疾人士與照顧者關係方面,父母為照顧者佔當中六成。至於約六成照顧者為退休人士或全職照顧,屬於低收入人士,顯示照顧者面臨多重壓力與挑戰。
事實上,殘疾人士家庭的家庭韌力不比普通家庭低。調查還發現,殘疾人士與照顧者互相鼓勵和支持的次數達「間中」或以上,即每星期至少三次。由此可見,正向溝通的頻 率越高,有助建立正向的溝通模式,而正向的溝通模式亦有助提升家庭韌力,以積極面對生活上的困難。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總幹事林俊明先生致辭時,感謝方富輝博士及其團隊完成調查,提供專業意見與分析。林俊明希望透過是次調查,推動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正面溝通,提升家庭韌性。他又提到,照顧者的需求 容易被忽視,但該服務處成立58年以來,一直致力為照顧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援,包括於去年推出在職照顧者計劃,關注在職照顧者的員工與照顧者雙重身份。
正向溝通對改善家庭關係有直接幫助,研究團隊收集了受訪者最想聽到的「窩心語」,並歸納為六大類別,分別是「心靈上的安慰」、「殘疾人士表達獨立生活能力」、「認同和分享快樂的感覺」、「實質的陪伴和分享」、「共同分享愉快的生活經驗」及「給予信心和支持」。
另外,發布會還安排了三組照顧者與殘疾人士分享「窩心時刻」;其中一組的殘疾人士除了表達對太太的感謝,更公開向對方說「我愛你」,獲得現場人士熱烈掌聲。至於在手語學習環節,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的工作小組更精選六句窩心語句,透過影片教導現場人士打手語。
為了解殘疾人士與照顧者的溝通狀況與家庭關係,方富輝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24年10月至11月展開「從殘疾人士與照顧者角度尋窩心表達調查」,合共收集172名殘疾人士及170名照顧者填寫的問卷,他們來自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成人復康部門15個服務單位。



來源:2025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