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於2024年11月16日舉行「資訊日2024•樹仁遊」,向公眾展示一系列仁大的教研成果,以及推動數碼人文及知識轉移的最新發展,並讓他們了解仁大的課程資訊及校園生活。超過40項精彩活動吸引近千名本地及內地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及仁大校友出席,參與人數比去年增加兩成。主辦單位招生事務處在本學年資訊日以「樹仁遊」為主題,校園也以此概念佈置。以下為當日重點活動及講座:
仁大資訊日2024開幕典禮
「資訊日2024•樹仁遊」開幕典禮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舉行。仁大吉祥物「鵬鳥」擔任「特別嘉賓」,透過大屏幕致開幕辭,向公眾介紹仁大及資訊日的精彩活動,並鼓勵中學生與仁大師生交流。之後仁大首席副校長孫天倫教授、行政副校長周德生博士及協理學術副校長(大學研究)李允安博士分別向傑出師生及嘉賓,頒發獎項及嘉許狀。最後,三位管理層分別按下屏幕上的「鵬鳥」,為「仁大2024資訊日」揭開序幕。
學系攤位
20個學系及部門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設置攤位,各學系學生大使以遊戲方式提供課程資訊,教師更即場為學生與家長作升學諮詢。當中環球事務中心及大學先修課程證書協作的攤位,展示仁大致力發展國際教育的方向,包括培養同學的全球意識,促進仁大的國際交流合作,並與國際組織開展交流與互動,為學生們提供出國留學機會。同時,樹仁競爭力高的課程亦吸引不少學生來港赴學,學校充裕的資源,加上在港學習語言及文化交流的優勢下,可為各界孕育更多年輕專才。一名中五學生表示嘗試了很多新東西,不僅僅有VR可以玩,還能品嚐糖蔥餅和爆谷等小食。
數碼影像實驗室導賞團
位於仁大圖書館綜合大樓6樓的數碼影像實驗室(Digital Lab)在「仁大2024資訊日」開放公眾參觀,讓參觀者體驗3D影像科技,包括3D化的盂蘭勝會場景及數字化的清代名畫《姑蘇繁華圖》等,吸引不少參與的公眾駐足觀看。
校園遊
資訊日舉行多場校園遊,近300人參與。來自內地的家長葉女士第一次來到仁大,稱讚大學宿舍的景觀嘆為觀止,清幽的學習環境、便利的交通及 完善的學校保安,而仁大教師與同學充滿活力,親切有禮,希望自己的孩子下次能親自感受校園氛圍。
互動多媒體教學實踐場
仁大教與學發展辦公室(TLDO)在顧鐵華費肇芬伉儷廣場設置攤位,展示最新互動教學遊戲,帶領公眾走進真實的虛擬學習世界。 當中自家製VR遊戲「校園欺凌多面體 」,玩家可扮演受害人、欺凌者和旁觀者三個角色,體驗校園欺凌場景,從中建立同理心,思考何謂校園欺凌。另一款遊戲「認知障礙症患者的一天」亦開放試玩,該遊戲模擬認知障礙者的經驗,讓玩家感受患者日常苦惱和困難,以提升對相關議題的認識。同樣由TLDO開發的「農場經營」答題遊戲,玩家只要答對問題,便可以擁有土地、樹木甚至生果,爭取最高排名。
虛實重構:沉浸式VR體驗工作坊
仁大應用數據科學學系在研究院綜合大樓高座RHB507舉辦沉浸式VR體驗工作坊,展示VR CAVE和VR工作站,以及關於VR內容創作和遊戲的實踐課程。 同學毋須佩戴VR眼鏡,直接步入VR CAVE中,便可參觀仁大學術副校長陳蒨教授主理的「虛擬盂蘭勝會博物館」,體驗盂蘭勝會的文化習俗及儀式。
高爾夫球:如何配合新技術做正確決定
仁大新聞與傳播學系以「體育文化傳播」為主題,於「仁大資訊日」舉辦體驗活動,透過講座與示範環節,為大眾展示橋牌及高爾夫球兩項值得在學界推廣的運動。其中由中國香港電競總會創會會長、新傳系兼任高級講師楊全盛先生分享體育科技最新發展,並深入探討人工智能、虛擬實境等技術如何提升運動表現,以及如何改變未來的學習模式。
楊全盛先生更講述他學習高爾夫球的經歷,從最初不接受高爾夫球模擬器,到最終成為「數據控」的歷程。他指出,高爾夫球模擬器技術日新月異,高度還原真實球場的環境和地形。另外,場內設置了高爾夫模擬器,讓大眾免費試玩,在室內享受揮桿樂趣。
橋牌:人生成功法則
中國香港橋牌協會副主席及青年隊教練兼2022年亞運橋牌男團金牌得主招偉立先生,於「仁大2024資訊日」分享亞運奪金之路,並從橋牌比賽提煉寶貴的人生成功法則。
招偉立先生憶述亞運的難忘點滴,指首日比賽的壓力巨大,幸好隊員及時調整心態,最終贏得比賽。他亦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橋牌賽事蘊含的人生智慧,指「專注和犧牲精神」是成功的基石,以「一萬小時法則」説明,任何領域的成功都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和必要的犧牲。而團體合作也是成功的關鍵,沒有人脫離團隊而獨自取得成功。
講座後,招偉立先生與2022年亞運橋牌男團金牌得主黎偉傑先生、2023年世界青年錦標賽中國香港代表溫紫天先生、教練韋昭暉先生以及香港橋藝學院校長鄭子全先生,為公眾示範橋牌教學。
黑神話:悟空與中國軟性文化傳播
《黑神話:悟空》自2024年8月推出以來,成為全球最熱門的3A遊戲之一。仁大應用數據科學系系主任劉公煌教授分享這個掀起全球熱潮的遊戲如何推廣中國軟文化。 他形容,遊戲不但支援12種語言,還融入大量中國文化,增強對全球的滲透力。例如遊戲中的妖怪參考中國《山海經》、地圖參考中國的歷史古蹟,例如恆山懸空寺、雲岡石窟,相信引起海外玩家對中國哲學及文化的興趣。他還鼓勵對遊戲產業感興趣的學生加入其中,無論修讀什麼學科,都可利用自身專業推動遊戲業發展。
新聞與傳播學系:課程特色與就業前景
新聞與傳播學系副系主任唐淑莊博士,和工作實習辦公室總監兼新聞與傳播學系MDIT課程總監蘇啟智先生於「仁大2024資訊日」介紹新傳系課程架構,包括數碼新聞、公關及廣告和影像製作與新媒體三大選修科。 蘇啟智先生亦介紹媒體設計與虛擬實境科技MDIT課程,內容包括沉浸式科技、使用者體驗。另外,新傳系兼任講師裴浩輝校友亦講解新課程運動傳播學,內容包括運動產業、體育活動策劃及電子競技。他又提到,香港近年舉行不少電競活動,仁大也引入電子科技幫助計算及分析,提升運動員訓練。
經融系專題講座:「30分鐘學習如何成為金融科技人才」
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急速,如何掌握步伐成為當中一分子?經濟及金融學系舉行「30分鐘學習如何成為金融科技人才」講座,分享成為FinTech人才的條件和要素。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李天潤博士表示,要成為FinTech人才,需了解金融基礎,主動學習金融理論,例如金融市場、投資和風險管理等知識。技術層面而言,李天潤博士建議同學學習Python和Java等程式語言,熟悉數據處理或分析工具。至於經濟及金融學系副系主任鄧志豪博士又指,經濟及金融學系畢業生就業前景理想,部分同學繼續升學,亦有部分人在金融科技公司工作。
專題講座:何以古典—白話創作的永恆秘笈
仁大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的「何以古典—白話創作的永恆秘笈」,邀請作家、教育工作者潘步釗博士擔任主講。潘步釗博士介紹現代散文創作與古代詩文創作的分別,強調散文是生活的折射,帶同學從文學欣賞開始,探索白話創作之道。他接受《樹仁簡訊》訪問時分享創作需具備的能力,形容其創作源自日常生活,靠自己對日常生活的感受創作,強調「對人生充滿熱情,勇於表達感受,才有好的創作」。
「法證及偵緝心理學」專題講座
輔導及心理學系舉行「法證及偵緝心理學」講座,由實務教授劉錦麟教授深入淺出講述心理學,如何分析疑犯的心理狀態,以協助案件調查。 劉錦麟教授表示,法證及調查心理學是法證工作重要一環,例如運用犯罪心理學面對殺人犯或反社會人格罪犯等,以協助查明真相。他引述部分性侵案中,犯人第一版的證詞通常失實,須透過警察心理學辨識虛實。他還簡介懲教心理學、法庭心理學和受害者心理學,最後表示這些心理學可應用於日常生活,例如教導銀行或保險業防止顧客遭受金融詐騙等問題。
「季風吹拂的港灣—東南沿海與明清中國」歷史講座
仁大資訊日的主題講座及工作坊,均展示樹仁學術實力。由中山大學副校長謝湜教授主持的「季風吹拂的港灣—東南沿海與明清中國」歷史講座為觀眾介紹東亞季風如何影響明清中國與周邊國家及城市的商業及文化發展,並剖析族群、社會等議題,繼而探討中國歷史地理的發展歷程。
「長青樹」義工計劃啟動禮
仁大舉行的「長青樹」Evergreen義工服務計劃於「仁大2024資訊日」舉行啟動禮,標誌仁大在推動社會責任和傳承文化方面邁出重要一步,為長者和學生的生活帶來色彩和意義。
計劃由學生事務處、歷史學系、宿舍管理部及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共同合作,共50位學生參加。他們於2024年11月底接受專業社工的訓練,掌握服務長者的必要技巧後,同學便會在12月至翌年5月期間擔任中心義工,並協助為長者籌劃戶外活動,其中有一次還會讓長者到訪樹仁大學。仁大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葉秀燕女士致辭時說,長者是智慧的傳承者,通過與他們的接觸,學生不僅能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還能實踐對長者的尊重和孝道。她相信活動體現校訓「敦仁博物」精神,培養學生成仁人君子。
樹仁盃男子三人籃球邀請賽
體育部舉辦「樹仁盃男子三人籃球邀請賽」,邀請三支籃球強隊,包括北角協同中學、中華基督教會桂華山中學和東華三院邱金元中學的籃球隊,與本校籃球隊切磋球技。當日亦有本校管理層到場支持,並擔任頒獎嘉賓、鼓勵同學。 比賽以小組單循環形式作賽,積分最高的隊伍獲得冠軍,其他隊伍的名次則根據積分而定。比賽中段還加入「三分神射手」的互動環節,吸引觀眾目光,一分鐘內入球最多者可獲大會特別訂製的紀念品。是次比賽不僅展示各校學生的籃球實力,也展現他們的團隊合作和競爭精神,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友誼。
招生事務處感想
招生事務處總監梁小琪小姐稱,仁大資訊日是一個展示學校軟、硬實力的時刻,1,200多位位嘉賓由仁大課程的深入了解到校園的環境及設施的深刻體驗,絕對能感受學校博雅教育的教學理念。活動成功有賴師生及校友的支持,在此感謝他們之餘,亦感謝每一位來賓,期望大家記住仁大「在這裡,繼續走」。
來源:2025年1月刊